3月17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接到长春市卫健委指示,即将进驻长春市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开展医疗救治。院领导高度重视,紧急部署,各科室密切配合,闻令而动。眼底病科车松天医生,苏京怀、申相宜、从越、王美艳、赵雪等5名护士,率先主动请缨出战,连夜赶赴一线,仅1个小时,医疗队组建完毕,整装待发。医疗队共有医务工作者129人,其中医生28人,护士100人,行政管理人员1人。17日18时举办出征仪式,赶赴会展方舱医院。到达驻地后,队员们连夜进行分组培训和考核。3月18日凌晨4点正式入舱,当天625个舱位全部收满。
实力大白——车松天
车松天,43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医生,副主任医师,参加工作十余年,是眼底病科骨干医生。在抗击新冠疫情号角吹响之际,车松天医生主动报名,要求到方舱一线工作,他是眼科中心第一位参加疫情防控一线战斗的医生。虽然他平时就血压高,心脏不好,神经衰弱,带着满是疲惫的身躯,但一旦进入车大夫角色,他在工作中他事事较真,事无巨细,不仅对患者无微不至的照顾,同时也是同事的“温暖老大哥”,时常给大家做心理辅导,缓解医务人员的心理压力,不管谁有问题他都耐心疏导,无形中就成了方舱医院中屹立不倒的一颗擎天树,是方舱医疗队的实力担当。
敬业大白——苏京怀
苏京怀,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护士,主管护师,1993年至2003年在重症急救医学科ICU工作,而后至眼科诊疗中心工作,今年已经54岁了,是目前医疗队中也是我们科室最年长的护士,还有1年就光荣退休了,面对“新冠疫情”扑面而来,苏京怀主动请缨,从3月初疫情刚开始她就主动请战:“我有ICU急救工作经验,我能去!我能去最前线参加救治!”开始大家都以为说说而已,但是苏大姐在接下来的各种防控演练,穿脱防护服培训中都一丝不苟,不断琢磨,反复练习。3月17日下午,正在科里上班的大姐第一时间得知组建长春会展方舱医疗队的消息,“没问题,给我报上!” “大姐的勇气实在令人敬佩和感动!”得知她报名的其他小伙伴们纷纷劝大姐“别去了,我替你去!”大姐坚定地回答:“没事的,你们谁也别跟我抢!”
“疫情来了,不怕,咱们一起扛!”上前线前,苏京怀老护士就说了这一句。但是她的内心是忐忑的,因为她家里一直有一位八十多岁的卧床不能自理的老父亲需要照顾,她唯一放心不下的就是她年迈的老父亲。可是看着疫情的猖獗,使命的召唤 ,她还是挥泪告别病榻上的老父亲,踏上征途!
苏京怀有10年的ICU重症工作经历,护理经验丰富,在方舱病房工作中是团队的主心骨,虽然她常年失眠,心脏也不好,身体有点吃不消,但是靠着顽强的毅力,用药物支撑身体,一直坚持在一线上岗,病房里每天都能看到她穿梭忙碌的身影,乐观自信的微笑。苏京怀大姐不愧是一名30年以上护龄的资深护士,极强的使命感和荣誉感使她勇于迎难而上,这种无所畏惧的敬业精神感染着每位同伴,对所有的同去的医务工作者都是莫大的精神鼓舞,无愧于最敬业称号!
甜美大白——申相宜
申相宜,39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护士,主管护师。2003年参加工作,作为眼科的护理骨干,一直兼任眼底病科教学组长工作,工作认真负责。2022年3 月新冠疫情袭来,申相宜第一个冲到护士长处报名上一线。在进入方舱医院工作后,申相宜担任工作最危险的责任护士一职,由于工作强度和心理压力过大,一周后她就发烧病倒了。病魔煎熬着她的身体,却没有打败她的意志。她拖着病躯找到方舱护士长要求继续值班,她说“我能等,可是方舱里面的患者等不了。现在前线人手急缺,我这点小病不算什么,领导放心,我查核酸了,阴性,让我上吧,我吃吃药能顶过去。”看着她烧得通红的小脸,坚定的眼神,护士长默默点了点头。
申相宜还是个特别细心的美女护士,由于她声音甜美,特别受小朋友们喜爱,每天有不配合治疗的小朋友,相宜姐姐就拿出准备好的糖块哄他们吃药。还有从四川来长建方舱医院而感染的工人,吃不惯东北菜,相宜护士就把自己的辣条小存货贡献出来……
这些是她进舱后的一件件小事,可是这样的小事每天都在发生,时刻都温暖在患者的心间!
爱心大白——丛越
丛越,36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护士,主管护师。2006年留校,2007年在重症急救医学科ICU工作,2007-2011年在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工作4年,之后在眼科工作,有丰富呼吸及急救专科临床护理工作经验的丛越,在这次疫情中主动请缨,成为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医疗队的一名队员。而她的爱人也是一名医疗工作者,同样值守在抗疫一线。
在会展中心5号方舱,由于她工作中认真负责,耐心细致,敢说敢干,护士长委派她负责舱内最重要的感染控制督导工作,为特需患者提供照料,指导新入舱医护人员做好防护,督导医务人员穿脱防护服,督导舱内消杀。这些在外人看似简单的工作,对她们来说却一点也不简单,正是这些时刻保持警惕、吹毛求疵的督导工作者,守住了疫情隔离区的大门。
自18日进舱起,丛越始终恪尽职守、任劳任怨地执行着自己的工作。作为一名护士,除了严谨负责的工作态度,她的爱心也深深感染着大家。每当患者遇到困难时,她总是及时伸出援手,解决患者的燃眉之急,渐渐地,微信好友列表中更是多了许许多多的“方舱家人”。
有一天,舱里收了一个两岁的小宝贝,他正在熟睡中,妈妈在办理手续。怕惊醒熟睡中的宝贝,丛越则一直用她的左手给宝贝当枕头。等妈妈办完入院手续将宝贝抱起来时,她的手已经麻木了。即便如此她也很开心,至少她让宝贝睡得很香,这个“枕头”还蛮舒服的!作为一名医护人员,她浑身散发着母性的光辉,因为在家中还有一个七岁的女儿在等待妈妈的回归!
3月18日入舱一名患者叫孙铭序,是吉林大学的本科生,在进仓隔离前已通过了武汉大学硕士研究生考试的笔试环节。但不巧的是,孙铭序复试期间进入舱内隔离。为了不让孙铭序在考研上留有遗憾,丛越在了解情况后,立即向上级领导反映。为了让孙铭序同学毫无后顾之忧地专心备考,她与同事一同努力,想方设法准备孙铭序的面试用物、开辟面试场地,协调网络设备,创造面试条件。就在4月5日上午,传来了好消息,小孙告诉丛越,自己已经顺利通过复试,被武汉大学拟录取。该事迹被人民网,光明网,央视新闻客户端,长春电视台守望都市,中国青年报,湖北日报等多家媒体报道。中国新闻网(吉林)专题报道:“抗疫护士从越:知识从来不是隔离对象”
“每一天打开手机,最期待的就是方舱家人们分享的好消息。”如今疫情形势逐渐向好,越来越多的人走出方舱。而方舱家人群聊里,热度却一点不减。“这是我们每一个医护人员都会做的事情,面对疫情,我不是一个人,我们是一群人,患者和医护人员,本就是一家人。”丛越说道。
知心大白——王美艳
王美艳,41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护士。参加工作近20年,同时她也是一位美丽的军嫂。新冠疫情突然来袭,作为一名军嫂,她义无反顾地支持她爱人冲上前线,自己独立支撑起整个家庭。听说方舱医院急需医务人员,她又一次舍小家为大家,把仅上小学的女儿托付给老妈,主动请战!开始眼科诊疗中心领导了解她的家庭情况,没有推荐她上前线,可是她主动去护理部报名,义无反顾地冲上方舱一线,这就是我们美丽的“军嫂”,敬业的“白衣天使”,可爱的“大白”。在舱内,她总是默默地帮助患者做些琐事,不时用自己爽朗的笑声感染他们,为他们加油鼓气。在舱外,她总是耐心倾听同事的心声,不时地给予宽慰,不愧为团队里的知心姐姐……
宝妈大白——赵雪
赵雪,34岁,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底病科护士,2009年参加工作,一直是一位积极向上又活泼可爱的美小护,同事们和患者们都很喜欢她。2021年春节吉林省通化市新冠疫情爆发,她就主动请战,参加新冠重症患者救治。在通化抗疫期间工作表现尤其突出,因为业务能力强,作为我院唯一一名护士被分到气道管理组,专门负责上机患者的气道管理,受到了医疗队各位专家的认可。
2022年1月21日春节将至,赵雪的第二个小女儿出生了,全家都沉浸在喜庆祥和的氛围中,但是新冠疫情再次悄无声息的席卷长春。3月17日,产假还不到两个月的赵雪得知院里要组建方舱医疗队,急需具有援鄂援通化一线工作经验的护士,经过慎重考虑,她含泪放下刚刚满月的襁褓婴儿,告别年仅4岁的大女儿,舍小家为大家,1小时内收拾行囊,再次冲上方舱抗疫第一线。在请战书中她说“虽然我是两个稚子的母亲,可我也是一名具有一线救治经验的战士!在这场抗击新冠的战役中,有那么多幼子离开父母,被隔离到方舱医院中,我想我也是他们的妈妈!”声声泣泪,感人肺腑。带着这样的心境,她离开了家,奔赴战场,背影是那么坚毅……
赵雪在支援通化抗疫中积累了丰富的的临床工作经验和感染防控经验,在方舱医院工作中发挥了很好的指引作用,她总是耐心细致地向伙伴们传授分享,在实际工作中帮助同事们避免了很多弯路,是方舱医院的“小雪宝”。
在长春会展中心5号方舱,每天都发生着各种平凡又感人的故事。为了打赢这场家乡疫情防控保卫战,不计其数的实力大白、敬业大白、甜美大白、爱心大白、知心大白、宝妈大白戮力同心,共克时艰,科学救治,爱心守护,诠释着优秀医务工作者的使命与担当。截至4月16日8:00,5号方舱累计出院1500余人,随着长春市社会面清零目标的实现,这场抗疫斗争也即将迎来胜利的曙光,借秦彦国院长的寄语:让我们共克时艰,共待“疫”去,共享花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