仅仅依靠人民群众坚决打赢疫情防控阻击战。各级领导干部要坚守岗位、靠前指挥,做到守土有责、守土尽责”。——习近平
吉大二院有这样一个科室,没有旺季、没有淡季、没有节假日,一年365天保持高强度的节奏服务于一周三次往返于医院的血液透析患者。作为吉林省肾脏病质量控制中心和吉林省疑难病救治中心,吉大二院血液净化中心在罗萍主任和曲志杰护士长带领下,多年来不管遇到多大的困难都一直在坚守的工作目标是:保障患者和医护人员的安全。
阳春三月,还未等我们赶赴这场春日之约,疫情突如其来。吉大二院血液净化中心全体医护人员闻令而动,冲锋在前,把人民的生命健康放在首位。长春市每日新冠确诊病例数在双位数增长时,血液净化中心立即启动应急预案,在院内最早实行了闭环管理。在不断派出支援人员后,血液净化中心仅剩29名护士、8名护理员、3名保洁员、3名医生,一道为500多位透析患者筑起了疫情防控的“防护墙”。
根据上级疫情防控要求,在外派支援、人力不足的情况下,保障剩余医护人员团队零感染、零掉队。血液净化中心在3月11日采取“点对点、全闭环、全程控”防疫措施,保障医护人员和透析患者全环节引导到位,不发生直接接触,切断疫情传播渠道。
具体如何在疫情严峻形势下保障血液净化中心患者和医护人员零感染呢?现在让我们从一个护理人的视角看看这群“肾斗士”们的闭环管理工作和闭环生活中那些人、那些事……
精准高效、闭环管理
3月10日晚,曲志杰护士长到了自家小区门口,却没有回家。那是小区封控前的一刻,她知道一旦进去就出不来了,家里有一位年迈的患有癌症晚期的老父亲等着她的照顾,可作为党员的她清醒地认识到,此刻透析室那500多位透析患者中有很多需要靠透析生存下去的“父亲们”。在车里通过电话对父亲进行简单的叮嘱后,来不及回家取生活用品,率先搬到医院吃住。血液净化中心迅速决定采取闭环管理模式,只有“闭环管理”才能保证科室的工作不会按下暂停键。启动人员召回流程,科室医护人员牢记使命、不退缩、不抱怨,简单安顿家庭后全身心投入到了这个有爱、有责任、有担当的闭环圈中。
住
在曲志杰护士长的统筹安排下,将闭环管理中住的问题放到闭环的起点,唯有医护人员有一个稳定的休息场所,才能保住“疫”环的稳定。护士、医生、护理员、保洁员有46人,但值班室只有10张床,怎么解决?这些人员只有住在5号楼,而且在固定区域、避免流动才是闭环的关键。科主任将自己的办公室腾出来,进行清洁消毒后,将18张简易床整整齐齐的摆进了办公室,我们的护士姐妹们亲切的称之为“仙女屋”。其余人员怎么办?血液净化人是不会被问题难住的。大家用包装箱一层层搭起了简易“床”,睡在仓库、狭小的过道,彼此鼓励,保持士气。一个厕所不够用,我们就尽量少喝水,甚至不喝水;不能沐浴,我们就用毛巾简单擦拭,只要医护人员和患者能平安还有什么困难不能克服!闭环管理至今,一个月的时间里,物质生活的不方便反而使每个人的幸福感与日俱增,更加感恩这份工作带给自己的价值感,感恩这份工作让每个医护人员有了生活上的保障,爱院爱科室的情怀深深植入每个人的心田。
吃
为了保证每个人的身体健康,曲志杰护士长委派专人负责统筹46人吃饭,她每天忘我工作,常常忘记吃饭,巨大的压力和责任压在了她的肩头,默默地不知哭过多少次,在这个女人的信念里透析室绝不能有任何意外发生。她突发了高血压,每日口服降压药依然不能有效控制血压,晚上只能靠吃安眠药才能入睡,即便这样她每日仍保持4万多步荣登微信运动的榜首。
在这样透支身体的情况下,曲志杰护士长坚持监测医护人员的身体情况、设立健康档案、出现异常立即上报机制,监督大家每日三餐只吃安全食品,还为夜班人员安排方便面等加餐保证大家的体能。从送餐、分餐环节保证了人员固定区域,分批次吃饭,大大减少交叉感染机会。
老主任心系医护人员的闭环生活,周末采购食品丰富同事们的餐桌。
防
疫情防控,院感当前,通过强化学习此次新型冠状病毒流行病学特点,确定引起在透析病人中传播链的可能性。科室领导建立健全内部监督检查管理机制,严格遵守国家、省及医院院感防控有关政策、规定,确保每一个进出透析中心的病人的安全。曲护士长告诉大家“保护好自己才能保护病人。”疫情期间血液净化中心执行了更加严格的感控标准,护士长为感控第一责任人,血液净化中心有四个分区,每个区组长为感控督导员,每天对本区开展个人防护、环境清洁与消毒、医疗废物处置、手卫生执行等感控落实情况检查,指定详细的消杀方案,增加公共区域卫生消毒频次,确保透析中心环境安全,护士长每日巡查督导,发现问题立即整改,进一步夯实院感防控工作。
控
由于透析患者免疫力低下,聚集性病例和隐形感染使得血液净化中心的疫情防控工作困难重重。面对患者的流动性和对感染源的未知,血液净化中心进一步强化闭环管理。
1、建立三级防控体系,做到层层把关、环环相扣。
第一级是主任、护士长是第一责任人,第二级是护理组长、工程师分区负责,第三级是一线的医生和护士、护理员,每日梳理感控流程,对反馈的问题及时更新、改善,所有责任人层层把关,把风险控制最低。
2、建立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筛查流程。
优化透析患者预检分诊流程,将分诊前移,血液净化中心率先在全院实行进入透析区前完成患者的核酸抗原检测。护理小组分区负责制,患者的核酸抗原检测阴性后在室外同时完成核酸检测,以上流程完成后才可以进入透析区并更换鞋套,在进入透析区的门口处再次设立两道门岗,进一步保证进入透析室患者的安全,依次有序的少量缓慢放行,避免了人群聚集的感染隐患,同时门岗处测体温进行流行病学调查并登记记录结果。透析结束,责任护士和门岗人员监测患者的体温,做好手卫生后将透析结束的病人安全送至门口。施行至今,已经筛查出2名阳性感染病例,在闭环管理中由指定负责人将患者送至发热门诊,并转送至定点医院进一步治疗,避免了血液透析中心大面积感染的发生。
3、预检分诊要点。
加强患者及家属自我防护宣教,等候区按感控要求规划后,划线、清理、贴标识,一米线距离排队,要求患者和家属一律戴N95口罩才能进入透析区。医护人员按规定标准防护。
4、环境管理与物表、空气消毒。
高频物表和公共区域,加强物表消杀频次,停止所有的空调运行,保持必要的空气流通,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我科不但保全了本科患者的安全还接纳了来自省医院50多位透析患者,病人数量的增加和感控升级管理后工作量越来越大,但工作质量没有受到影响,全员都按照标准程序消毒。
5、患者院内、居家无缝连接。
责任护士做好透析患者健康监测以及所在小区管理动态,联动家属与患者相互提醒,利用微信群实时发布透析中心的管理规定和防护知识。
严苛要求、重重考验“了不起的医疗团队”
肾病内科医疗团队在人力不足的情况下,按院感控要求,在5号楼2楼原疗区基础上增设5楼、6楼三个疗区由罗萍主任、卢雪红副主任、张冬梅副主任亲自带组,她们奋战在急诊、急救的前线,为每一位患者的救治不遗余力。自从闭环管理后,三位主任没有休息日地高频工作,深夜为病危患者制定抢救诊疗方案,在特殊时期依然奉行医者仁心、坚守后方的“战地”,凝心聚力,鼓舞人心,牢记责任,她们用正能量诠释肾病内科是一支“了不起的医疗团队。”
春暖花开 暖不过奋战一线的你
齐永辉医生,家中有需要照顾的患癌症父亲和即将面临中考的女儿,闭环管理中他积极地投入科室工作中,从清晨到深夜每天面对几百位的病人,渐渐的腰直不起来了,腿肿了,他甚至忘了自己是糖尿病患者,面对自己餐前19.6mm/L的血糖值,他没有抱怨,医者仁心,用无私奉献诠释责任担当。
血液净化中心的“方舱病房”-血净一,在血液净化中心有5位年轻漂亮的“大白”护士,她们负责所有密接和次密接的透析患者,人力不足,工作量倍增及危机四伏的工作环境下,反复严格消杀和防护,身体透支依然坚守这片“黄码区域”,战“疫”不易,无论疫情多么跌宕起伏,成为患者值得信赖的可靠力量。
是护士、又是妈妈、是子女,在年迈的老母亲和年幼2个孩子穿上隔离服被带走的时候,作为“肾斗士”不能守候亲人,那时似乎是“钢筋铁打”的护士在心里破防了,抽噎的泪水不断打湿刚刚戴上的口罩,坚强的外表也难掩崩溃的内心。夜幕降临大家手机屏幕另一端是孩子吟吟的哭泣,多少护士含着思念孩子的泪辗转难以入睡。
孩子高考复读,这当时对于一个母亲是多么艰难的决定,在这关键时期,团队中有高三孩子的妈妈更是血液净化中心的护理骨干,她说她很平凡,在这团队中似乎可以把所有的压力转换为动力,在这个集体中发光、发热。
长时间的身心压力,很多医护人员出现了健康问题,平日注重形象管理的同事白发悄然覆盖了双鬓,抗疫坚定的双眸中不知不觉眼部血管出血,很多同事默默的吃上了降压药……彼此关心的时候,大家都说“没事,不影响!”
曲护士长常挂在嘴边的一句话“一切为了病人”,她不是简单说说,对待病患和工作,她无不事必躬亲,走到哪里手里都提着消杀的喷壶,全科的医护人员都保证在自己的区域避免流动后的交叉感染,曲护士长行走在各个区域服务每个人,大家都心疼她纷纷要出来帮忙,她的答复永远是“可我一个人来,你们不要走动,要感染就感染我自己,团队不能感染”。疫情期间不断的有患者所在小区被封控不能来院透析,按照流程是需要社区解决,可社区的工作繁忙不能及时帮助患者解决治疗问题,患者哭着打电话求助,“护士长,求求您!我已经4天没有透析了,没有医院愿意收留我们,快要憋死了。”曲护士长在巨大的工作压力下不停地接无数这样的电话,她积极地帮患者解决透析问题,对待这些几十位封控区的患者,接电话的同时还耐心的为患者提供心理干预,让患者有了生存下去的勇气。患者说在这么艰难的时期吉大二院是真正关心他们的家,疫情无情,诊疗上的不便不但没有激化医患矛盾,反而得到了患者理解和积极配合。曲护士长做到了做事先做人,行医先行德,在为人处事上树立了楷模,用精心、耐心、热心、细心、良心,为患者保驾护航。
永不停摆的血液净化中心的医护人员,用心照亮每一位血透患者,义无反顾、坚定无畏地守候着每一位透析患者。平凡铸就伟大,黑暗后必是曙光,让我们血液净化人同气连枝,共盼春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