核酸检测阴性是每一位患者治愈出舱的“通行证”,因此方舱医院每天有一项必不可少的工作就是进行新冠病毒核酸检测。吉大二院救治医疗队进驻的长春国际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舱内设病床625张,自3月18日开舱至今,5号舱基本上每天都保持满负荷运转状态。依照吉林省卫健委颁布的《吉林省方舱医院指导手册》中的管理规定,入舱患者需要每日进行核酸检测1次,间隔24小时两次核酸结果为阴性的患者即达到解除隔离的出舱标准。
面对每日600余份核酸检查结果报告,需要从中仔细认真地对比、筛选出达到“双阴”标准的患者,统计“双阴”患者名单,核对“双阴”患者的个人信息及出舱后隔离地址,明确已出舱患者名单,汇总符合出舱标准患者但未出舱的滞留原因,给舱内未达“双阴”标准的患者开具核酸检测的医嘱。这一系列工作需要数学、统计学、计算机等相关专业的知识,对于数字和数据的处理可以说差之毫厘,就会失之千里。这项工作需要耐心、恒心和细心,还需要忍受不分白天黑夜与同样的数字和数据打交道的寂寞,而且不断重复同一过程。医疗队长宋春莉带领着林杨教授、魏丽娟教授和赵卓主治医生主动承担了数据统计及信息核对这项艰巨的工作。四个人分工合作,在李秋菊护士长和张妍护士长带领的护理团队的配合下完成数据收集、核对和统计工作,工作量最大的一天,他们持续不吃不喝持续工作15个小时,工作性质和工作强度对我们这些医学专家们提出了新的挑战。
赵卓医生经过反复地研究摸索,制定出一套高效的数据处理方法和工作流程,让整个数据收集、核对和统计工作时间缩短到了近二分之一。虽然他们不是专业人员,但是凭借着医生这个职业所独具的细心、耐心和责任心,高效顺利地完成了这项琐碎繁重又非常重要的工作。
由于标本量大,检测结果回报的时间不定,导致他们的工作时间昼夜颠倒,凌晨3点至4点统计完数据,小憩3个小时,继续奋战,与患者再核对数据。就这样没日没夜地默默面对着数字、数据和电脑。为了能让患者早日回家,加快方舱医院病床的周转,使得更多患者得到及时的救治,他们工作不分昼夜,所有核酸检测结果回报的时刻即吹响了他们战斗的号角。在统一的规划下,大量繁琐的工作有条不紊地进行,每一项工作都需要极大的耐心和细心,要求做到百分百的准确,才能确保每一位患者都能得到及时的核酸检测。当他们工作结束从方舱医院出来的时候,常常已是满天星斗、夜深人静了。此时的他们早已精疲力竭,但是为了让疫情的阴霾早日散去,他们总是笑着说:“每次看到有那么多达到出舱标准的患者名单,都觉得离胜利又进了一步!”
每天出舱人员名单上报给疫情防控指挥部后,为了确保每一位患者能够及时出舱,宋春莉副主任和易磊副主任就成了患者和指挥部之间信息传递的桥梁。由于每天出舱的患者人数众多,在转运过程中时常遇到各种各样的问题,他们几乎24小时不眠不休,遇到问题随时协调处理,高效保证了出舱患者转运以及与所属社区的顺利对接,大大提高了方舱医院病床周转率。
舱内的每一位医务工作者都扮演着多个角色,在多个岗位上竭尽所能完成好每一项工作。尤其是赵卓医生身兼数职,同时担任着24小时总住院医生,负责高危或极高危住院患者的筛查、分诊、会诊、转诊和急救,同时组织MDT会诊和MDT急救工作。与此同时,他还负责管理医疗队的药品和物资,繁重大量的医疗工作和不规律的工作时间,让他无暇顾及家人,没有时间与家人电话或视频,没有时间告诉想念爸爸的女儿:“爸爸也想你了,孩子!”他每日全身心投入工作中,任劳任怨,兢兢业业,为了救治患者,为了患者早日出院,他选择了舍小家为大家。
如果说整个5号方舱在易磊副主任和宋春莉副主任的带领下,如一台巨大的机器马不停蹄地良性运转着,那么林杨教授则更像这台机器的“润滑剂”,像盐溶于水一般,渗透到每项工作的细枝末节,让整台机器运转得更为顺畅、高速。从协助临时党支部组建志愿者团队、确立网格长及其分工,到患者的基础知识和健康宣教,林杨的工作像水一样渗透进方方面面。除了舱内的工作以外,出舱后手机一刻不敢离身,24小时在线,随时回复网格长发来的反馈、协调处理医护患之间的各种问题。为给患者出舱做保障,建舱之初,智能化信息处理方式还未完善,林杨总是需要通宵达旦地手动核对每日六百人次的核酸结果。随着流程不断完善优化,患者的出院周期缩短,每日出院人次翻倍,工作难度也呈指数增长。但林杨仍坚持每天到各个网格区域走一圈,逐一与网格长沟通,第一时间了解患者诉求并协调处理。“14个网格小组,每组走10分钟都不够。但是必须每天走这一趟,因为你面对的不仅仅是数字,而是这600个人。每一件小事,都是关乎患者能否早日顺利回家的大事。”把问题解决在网格内,是林杨对自己的特殊要求。
魏丽娟教授也像一台马达一样不停地运转,担负着出院资料的输出、发放、收集、整理,包括出院诊断书的打印、拍照、发送到相应的患者群。在网格长的协助下完成患者出院告知书的签署、拍照、发送照片,以及收集整理这些出院资料。这些看似简单的工作,有时候做起来却非常繁琐,需要细心、耐心、严谨的工作态度,而且有的时候很耗时。记得在最初两天办出院的时候,她都是连续工作十小时以上,不吃不喝,六、七个小时在方舱外办公,资料整理好之后还要进方舱继续工作三到四个小时。但是作为一名中共党员,她从不说苦、不说累,认真、及时、严谨地完成着自己的工作。她总说,既然来抗疫,就要承担责任、使命,发挥钉子精神,不论是进入方舱的短班工作,还是方舱外的信息整理工作,都是为了完成组织安排的工作,都是为了抗疫,都是为了践行为人民服务的初心。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