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的长春与疫情的“倒春寒”不期而遇。3月23日,刘爽接到医院通知,需要一名超声医生进入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工作。疫情就是命令,防控就是责任,作为一名共产党员,一名医护人员,奔赴疫情前线,救治患者就是使命与天职。带着超声医学科团队的信任和嘱托,他简单收拾了行装,便毅然踏上了抗疫一线。20多天在方舱医院的工作,刘爽亲见了从建舱、开舱到休舱的过程中全体医疗队员的努力与付出,期间来自科室领导和老师们的问候及嘱托让刘爽倍感融融暖意与鼓舞。
刘爽作为一个“超人”,需要每天手持探头与患者零距离接触,所以正确穿脱防护服、佩戴口罩以及手部清洁就显得至关重要。肾内科孙晶老师耐心地演示先吸气摘口罩、再呼气戴口罩的方法,降低感染几率。
在院长助理潘振祥及感控马秀红老师的指导下,根据感控要求布置舱内超声检查诊室,包括所有物表、环境,做到一患一消毒,待所有检查结束后,再次进行彻底消杀。
方舱工作开展以来,作为党员刘爽一直坚持“多线作战”,充分发挥共产党员积极性,尤其是将超声医生是“超人”的特点发挥得淋漓尽致。
在承担方舱内超声检查工作的同时,刘爽还兼任数据整理报送工作。每日从早6时至晚24时,按上级要求定时上报方舱医院所有患者信息,确保上级合理有效调配长春所有方舱医院医疗资源,使未入院患者快速获得床位并得到及时救治。也许表面看来,数据报送仅仅是简单的一个个数字的排列组合,实则远不止如此,每个准确数字的背后都需要刘爽反复确认。记得有一次出院患者人数和报送人数差一个,刘爽就对所有出院的病人逐一核对,打了近百个电话,最后发现是由于那个患者隔离地址更改造成的。刘爽在工作中从未出现迟报、漏报、误报。
砥节砺行,久炼成钢。身处最远方舱,每天在保质保量完成方舱工作同时,往返还需10小时时间,虽辛苦,但并不孤单。因为超声医学科还有8位“战友”外派在核酸采集工作,还有坚守在医院闭环工作的“超人”们,他们的工作更是同样辛苦。不忘初心、牢记使命,舍小我,成就大我。相信在吕冬梅和赵怡璇主任的高位引领下,在“超人”的不懈努力下,齐心协力,共渡难关。
在副院长吴敏飞以及医疗领队王珺楠带领下,公主岭方舱医院4月13日实现休舱,疫情防控区域性、阶段性胜利已经到来!此刻“超人”正在驻地等待接受新的任务。
破晓的曙光逐渐驱散黑暗,短暂的冷清定会换来久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