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初,一场“倒春寒”牵动着每个人的心,来势汹汹的奥密克戎病毒,打破了生活的平静。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129名医护人员在1小时内集结,霓虹灯下的夜晚,奔赴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只为守护我们自己的家乡。在这信心的背后有各级政府和吉大二院领导的指挥部署,有部门的强化落实。经过35个日日夜夜的坚守,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已经累计有1500余名新冠患者治愈出院。
护理四组,是方舱内的九朵金花之一,是一个非常有战斗力的团队。队员来自于各个科室,在医院和科室的大力支持下,义无反顾冲锋在前,践行南丁格尔誓言。这里有我们面对脑梗等重症和突发病情变化的患者一起奋斗的痕迹,也有我们和志愿者的笑容;有汗流浃背湿透的衣衫,也有护目镜上满满的水珠;虽然每一天的工作紧张而忙碌,但是每个人都如种子一样努力坚强向上。
高丽华,作为护理组长,有着丰富的急危重患者的护理经验。从进入方舱工作开始,她就身先士卒,带领团队共同作战,迅速理顺工作流程。对于舱内的病情特殊或合并其他基础疾病的患者她都亲自交接管理;并且发挥组内每一位护士的专科特长,使团队的护理工作高效有序开展。在护理领队李秋菊护士长的指导下做好舱内网格化管理,建立患者党支部群,协助队里处理各种突发事件。实际上高丽华护士长与新冠病毒不是第一次交锋。自从2020年初新冠疫情爆发以来,放射线科作为抗疫的重点科室,她就一直负责科室发热CT感控管理和第三导管室感控管理工作,制定发热和疑似新冠患者的检查流程和疑似新冠患者的介入手术消毒流程及视频等。
她每次都是第一个进舱,最后一个出舱。她非常关心患者的心理,协调帮助患者解决难题。并且和在舱内参加考研复试被武汉大学录取的孙力(化名)同学一家建立了深厚的情谊。当孙力的父亲找到高丽华护士长说明情况后,她就第一时间和医疗队汇报,在医疗队的全力支持下,她和赵银龙主任于3月24日晚上帮助小孙同学布置考试的办公室,测试网络等,孙力的父亲非常感动,多次向医疗队表示感谢。4月1日晚出舱了,老人还特意发来信息说:感谢你为孩子复试准备做的付出。4月5日上午,当接到录取消息之后,他父亲第一时间把这个令人振奋的消息和高丽华护士长分享。4月6日晚,老人又特意将中央晚间新闻的关于此次的报道录制下来发送给她。以示谢意。
左图为赵银龙主任和高丽华护士长为小孙测试考场,右图为高丽华护士长巡视患者
高丽华对患者如亲人一样,跟患者更多的是交朋友,减轻患者紧张和焦虑的情绪。有一次,她因发烧了三天没入舱,患者朋友们还转了好几圈来找她。还发来信息,这使得她非常感动。尤记得她和舱内的医护人员带着孩子们一起给66岁的肇阿姨过生日的画面,他们用自己带来的山楂片和一个棒棒糖作为生日礼物。虽然只是两分钟的仪式,但是阿姨热泪盈眶,说:“这是我吃过的最甜的一个棒棒糖”。这一场景被守望都市报道。
护理小组的小能手当属杨周,来自于心血管内科的她心电监护、电除颤等各项急救技能样样精通,又非常细心。方舱内经常有心脏病患者,还有一些年老的患者,合并有高血压等一些基础性疾病,更加展示了她的专科特长。每每有这样的患者时,她总是第一个出现,说到:“重患让我来管”,而且当有患者咨询时,都能为患者进行最为专业的护理和宣教。
赵雪来自于眼底病科,当集结的号角吹响,她毅然放下刚刚出生两月余的婴儿,奔赴前线。作为一名有着援助通化经历的队员,她用坚强的品质感染着组内的每一位成员。当有人调侃她,“时间长了,孩子会不会不认识你啦?”她坦然自信地说,“小苒苒已经长胖了,快三个月了,也知道了哪个是妈妈的味道!”
褚艳和刘昱池来自于分娩室和新生儿科,优秀的他们在科室工作中练就了果断的性格,在方舱复杂的工作环境中,总能帮助处理护理组内工作的顽疾。当面对刚三个月的小患儿时,她们的专业让我们惊叹连连。同时具有天生的与孩子的亲和力,每当工作空闲下来,她们就和方舱内的小患者进行交流,带着孩子们一起游戏,也给这些孩子们的生活增添一份快乐。
来自于肝胆内科的刘瑶和袁丹,他们用热心和精心服务于患者,无论是采集核酸、发药、还是卫生清洁等,总是冲锋在前。来自于手术室的王雪和呼吸科的赵越,心思细腻,感控经验丰富,是团队里的安全保障。来自安宁医院的王明浩,是我们护理团队不可或缺的一员。当一名精神疾病患者入舱时,患者情绪暴躁,我们束手无策。他来到组内,专业的精神让我们佩服。当患者疾病康复后,加入方舱的志愿者团队一起为其他患者服务时,患者那种幸福感油然而生。
在方舱内,有太多的暖心瞬间,有太多的画面震撼着我们的心灵。也对小段出舱前送给我们的“大白画”所温暖。小段告诉高丽华:以后他也要学护理。
在这场抗疫斗争中,每一位队员都是英雄。他们用自己的博爱和专业精神,深深地感染着每一位患者,他们用大爱撑起了方舱的天空,并呈现出五彩的光芒。春已至,花已开,我们必将取得疫情的决战胜利!(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护理四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