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值三月春寒料峭,新冠疫情不期而至,我们的城市“生病”了。疫情拉响了战斗警报,3月20日接到院里需要增加派遣核酸采集人员的通知,药学部在柴劲和翟丽杰两位主任的带动下,以“集结号”的速度,1小时内火速完成报名、集合工作,16名药学人员加入到吉大二院援南关区核酸采集队,奔赴抗疫一线。
背负责任、不辱使命
南关区的社区大多是老旧开放小区,户数多、居民庞杂;新建的小区也是人口密度高,人员数量巨大;还有商户繁多,居住人员身份复杂的社区。不仅如此,还常常需要逐层爬楼上门采集和单人单管的封控区采集工作。面对每日每组以千人次计量的工作量和凶险的病毒,我们没有丝毫退却,因为这方寸之间,就是我们二院人的阵地。没有生而勇敢,我们选择无畏!
社区安排的采集任务经常临时下达,工作也经常在深夜结束。拉电线、手举手电筒或用车灯照明是我们采集核酸经常使用的照明方式。夜色下,寒风中,马路边,一口冷饭已是工作状态下的家常便饭。手套滑石粉引起的皮疹、无法按时吃饭而引起的胃痛胃酸、长时间保持同一工作姿势而触发肩颈旧疾,长时间戴口罩引起的压痕和皮损久久不能平复。风雪中,我们用足迹筑起遏制疫情扩散的条条防线;万家灯火时,我们用疲惫却坚强的身影,铸成守护人民的坚实屏障;暖阳中,药学人用无数次重复的采集动作,勾勒即将到来的往常春。
执笔为师、披甲为士
药学部是吉林大学药学院实践基地、临床药学第二教研室,亦是国家临床药师培训基地,每年承担药学院本科生的部分理论授课和实践教学,同时承担来自全国各地的临床药师培训工作。每年的三月和四月是本科生理论授课和培训学员即将进入毕业考核的关键时期,作为教学秘书的孙秀波药师和带教药师肖金宝,在完成繁忙的核酸采集任务回到宾馆时,华灯初上已是常态,按照学校及我院停工不停学的教学安排,为保证教学质量,她俩常常深夜制作课件和组织教学安排,利用不多的休息时间组织学员阅读文献和答疑工作,同学们深深体会了思政育人、言传身教的教师情怀,用逆行的勇毅背影诠释着共产党员和人民教师的责任与担当。
切切相念,国而忘私
这支采集队伍的16名药学人员中有14名年轻女药师,其中孙秀波、李婷婷、刘一鸣、肖金宝、王兴宇、张春玲、杜明、王轩怡、李洋是美女妈妈,她们的孩子大都是未超过4岁的幼儿。孩子从未这么久离开妈妈,视频中孩子一遍又一遍的哭着问:“妈妈,你为什么不能回家陪我,妈妈,我想你……”赵炜是这个团队中的老大哥,任务下达时总是先领下最难、最危险的部分,可任务完成后却默默地服下一片又一片的降压药,因为紧张的工作,血压已经不稳定了。团队中王轩怡、李洋、孙秀波都是夫妻双方均奋战在抗疫一线的特殊家庭,孩子只能交给年迈的老人,亲人与家里的物资不足是她们无时无刻的牵挂,但是任务来了,这份牵挂只能化作力量,勇往直前,这就是对“舍小家为大家”最好的诠释吧。闫宇、王司允、张阳、丁爽、杨怀雷、金洋是刚参加工作不久的几位年轻药师,作为医务工作者,疫情为他们上了最完美的一课,他们深刻体会到不忘初心、使命与担当的深邃内涵。援南关区核酸采集期间药学人员轻伤不下火线,至今无一人掉队,截至目前我们进行了三十余轮的核酸采集任务,足迹立足南关,辐射全城,采集点总量已经达到12余万人次,入户采集和重点人群采集数量达到1500余人次。
勠力同心,共克时艰
病毒虽凶,但世间有爱。在抗疫期间院里后勤部门一次又一次给我们送来物资;在院闭环管理的老师们时常嘱咐我们吃饱穿暖、注意防护;在社区执行任务时,队员们总能收到居民们送来的热帖和热水袋,甚至有一位小朋友还为晚上执行采集任务的队员送来了可爱的小台灯……每每遇到这样的时刻,我们总能感到心里有股暖流淌过,这暖流汇聚成河,形成坚韧的力量,相信这力量一定能战胜疫情。待山河无恙,人间皆安,你我摘下口罩,阳光下微笑相见!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