尽心竭力 分秒必争——记与死神博弈的抗疫全能兵
  • 发布时间:2022-04-27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生命至上,全力为每一个生命护航,是初心,更是每一位医者永恒不变的信仰。

生死之间,是ECMO、呼吸机、IABP、血液净化重新定义了生死线,跨越了生与死的鸿沟。

新冠病毒奥密克戎毒株,具有隐匿性和传染性强、对人体影响面广的特点。新冠病毒不但会带来内皮细胞功能的改变,还会导致凝血系统的变化。可能导致病人原已经走向衰竭阶段的器官功能进一步加重,纠正起来会比原发疾病更困难。吉大二院援吉林重症救治医疗队,重点关注感染新冠病毒的尿毒症透析患者,遵循个体化原则,采用先进技术手段,配备多学科顶尖医生,组成最好的医疗组,形成了新冠阳性尿毒症患者的全新治疗模式。

崔某,男,71岁,尿毒症新冠患者。病人的生命体征在ECMO、IABP、CRRT、有创机械通气等多种高级生命支持下终于得到了稳定。但这不是长久之计,生命支持是为了给病人争得器官功能恢复的时机,而不能无限地进行下去。随着时间的延长,任何一种支持治疗的并发症都足以威胁病人原本脆弱的生命。所以当下如何对各种治疗进行精细化管理以获得最好的治疗效果,同时尽量避免并发症的发生成了最主要的问题。

血容量过多,容易加重心脏负担,同时增加肺脏渗出;容量过少,血压难以维持。如何精细化调整三者的关系,是重症救治医疗队精准治疗的重要举措。每日重症床旁超声对病人血容量、心功能及肺水情况评估成为了重要法宝。肾脏替代治疗成为容量精细化调控的基石。

1.jpg

(病人在ECMO、IABP、呼吸机、血液净化等多种治疗中)

ECMO运行第三天,病人出现股动静脉穿刺部位渗血和肉眼可见血尿。停止抗凝处理或许是最简单的方法,但各种生命支持的运行手段均需要抗凝药物。穿刺部位重新缝合,加压处理;持续膀胱冲洗;每2小时监测凝血功能;补充凝血因子,补充血小板。最终膀胱冲洗引流液不再是红色,穿刺局部渗血也停止。

随着治疗时间的进展,何时有序撤离各种支持方法成为了下一步治疗的重点。医疗组组长与国家组专家研究后决定,鉴于循环状态稳定,首选撤除IABP。在ECMO辅助下,逐渐降低反搏频律直至停止反搏。血压及心率无显著改变。但当撤除IABP后,病人的血压及心率还是呈现下降趋势。床旁及时提高ECMO流量,调整血管活性药物后循环再次稳定下来。

2.jpg

(撤除IABP给予加压包扎)

下一步是何时撤离ECMO支持。在ECMO支持下循环功能趋向稳定。但心脏功能恢复仍缓慢。每天的心脏超声报告如复制一样:左心室舒张末63mm,EF在30%左右,左心室搏动弥漫性减弱,没有改善趋势,但床旁动态重症超声给我们的数据是:LOVT VTI能稳定在10~15cm/s,TAPSE>12mm,LVEF(Simpsion)30%-35%,左室舒张末内径无进行性增大,是具备撤离ECMO的指证。在ECMO支持第 14天,4月17日在医疗组多专科队员及护理团队的共同配合下按撤机流程成功撤离ECMO。

3.jpg

(ECMO撤机后床旁超声评估循环状态)

撤离ECMO后,针对低心排情况24小时持续一定剂量多巴酚丁胺维持,减少去甲肾上腺素的剂量。继续动态评估血管容量、心脏功能、肺水等情况。并通过CRRT精细化调整液体出入量。

4月18日复查头、肺部CT。无脑出血,肺部病变减轻,但呈现纤维化倾向。经请示吉林省抗疫指挥专家后示可以应用小剂量糖皮质激素。为了更好地进行气道管理,并减少与气管插管相关的镇痛、镇静药物的使用,4月20日完成床旁快速气管切开术。我们按计划,按流程完成了病人每个诊断和治疗决策点的处置。每一步都惊心动魄。

4.jpg

(床旁快速气管切开术)

目前,患者撤离ECMO已经一周。血管活性药物均处于低剂量水平。中心静脉混合氧饱和度在62%左右。完成气管切开术后减低镇静、镇痛水平,为评估有创机械通气及下一步治疗收集可靠数据。

重症病人的救治需要诸多的医学仪器支持,但更需要团队的精细合作,需要具有更全面的医学知识储备的全能救治团队。经过透析之后,将病人进行分层和分级管理,进一步进行针对治疗。虽然病毒仍在不断变异肆虐,但我们有足够信心战胜它。决不负白医人精神,展示吉大二院人的担当。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