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21日,吉大二院援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医疗队,130余名队员前往疫情一线支援。经过近1个月的艰苦奋战,长春市方舱医院(公主岭)宣布正式休舱。
虽知此去归日迟 国家有难勇出征
初战告捷后,队员们在驻地短暂休整,原地待命。4月21日,医疗队接到紧急命令,立即调配3名医生,9名护士成立宽城区隔离点驻点保障医疗队(高新喜来登),前往宽城区隔离点(喜来登)支援。作为党员的肝胆胰外科郑戈、康复医学科郭丽新、创伤外科王庆宇医生第一时间主动请战,王塔护理组长带领手术室党员刘宝,以及邢瑶、马文秀、侯莎莎、赵焕、李爽、刘向文、杨庆雪护士,重披战袍再出征,火速前往前线支援。虽然已经离家1月有余,但当国家需要时,队员们仍毫不犹豫的再次挺身而出,舍小家,护大家,不畏艰难,无怨无悔!
百废待兴不为惧 继往开来二院人
接到调令,队员们立即整理行囊,前往宽城区隔离点(高新喜来登)。医疗队接手的是一个百废待兴的“空壳”隔离酒店,酒店服务人员全部撤离,物资尚未配备,三区两通道未完善,而需要收治的隔离人员已经在调运,时间紧迫,分秒必争!一切从零做起,队员们充分延续了二院人在公主岭方舱医院艰苦奋斗的作风,到达隔离点后来不及收拾行囊与就餐,立即与接管的工作人员研究作战计划,队员们笑称自己是“拓荒者”,要重走公主岭方舱建设之路,可不同的是这次的建设队伍从130余人变成了仅仅12人,这就意味着每个人要承担几倍的工作量。全体医护上下一心,分工合作,各司其职,仅用了5个小时快速完成志愿者感控培训、三区两通道设置、洗脱流程制定、物资调配、信息统计等工作。“宽城区隔离点(高新喜来登)运行管理方案(第1版)”制定完毕,工作职责划分明确,物资配备完毕,三区两通道设置完毕,完成隔离病房巡视,在隔离人员到来时,全体医护人员已准备就绪。“不辱使命,不忘初心”,不是嘴上说说而已的空话,是刻在每一位吉大二院队员们心里,流淌在血液里的行动力!
工作繁杂任务多 忙中有序保安全
隔离点的工作非常的繁杂,在没有酒店服务人员的协助下,12名医护人员与6位志愿者、2名行政人员、3名警务人员,共同承担了19层楼,共计322间房,376名隔离人员的医疗保障及生活所需。医疗队承担了环境及人员消杀、接送隔离人员、分配人员入住房间、物资请领及整理、信息统计、核酸采集、日常医疗问诊、急症处置、阳性患者转运、隔离人员微信群内答疑等等工作。初期志愿者人员有限,医疗队还承担了部分后勤保障工作。进驻后的前几天,流程尚未熟悉,且隔离人员入住较多,接收时间不固定,经常是凌晨接收,全体医疗队员几乎不眠不休在工作。队员们甚至每天穿脱防护服进出隔离区4-5次,换洗的衣服未干,只能半湿不干地穿。漂亮的女队员们脸上也长满了红包包。隔离点与方舱医院不同,在隔离点为了避免人员交叉感染,要尽量减少与隔离人员密切接触,因此沟通基本靠“喊”,医疗队药品请领时要的最多的是“金嗓子喉宝”和“去痛片”,让人忍不住泪目。
医疗队要承担所有隔离人员的接诊和转运工作,从下车的消杀、分诊到按楼层分配房间,从人员信息登记到简单问诊,要完善每一个细节。进驻当晚,共接收隔离人员167人。随着所有工作的完成,天已经亮了,每一个人脸上都写满了疲惫,却从没有一句怨言。全员上阵,没有倒班,没有休息,简单的吃了早餐,又开始新一轮的工作。无需指派,每个人都是多面手,都在努力做力所能及的事情,组装紫外线消毒灯、接通电路,动手制作垃圾桶、小背包,在酒店隔离点各处粘贴标识……
每日的核酸采集任务是重中之重,护理团队迎难而上,组长王塔率领刘宝、邢瑶、马文秀、侯莎莎、赵焕、李爽、刘向文、杨庆雪9名护士承担了所有人员和物表的核酸采集、送检及对接工作。(高新喜来登)隔离点运行新版电子采集系统,该系统初始设置繁琐,为了不耽误第二天的采集任务,领队郑戈与护理组长王塔连夜召集侯莎莎等护士多方问询,查阅资料共同学习核酸采集APP。但因通讯物资请领费时费力,护士们只能将自己的手机带入污染区为隔离人员进行信息采集,所有人没有一句怨言,只要能把工作做好,一切的付出都是值得的!除了为376名隔离人员采集核酸外,医疗队还承担了每天全体工作人员以及封闭在酒店内的员工共计70余人的核酸采集工作。核酸采集任务繁重且不容有错,负责信息统计的郭丽新医生与王塔护理组长每天反复核对人员名单,确保信息准确无误,争取让每一位隔离人员早日回家。
医疗保障无小事 温情管控暖人心
目前隔离点已接收376名隔离人员,65岁以上32人,还有很多未成年的孩子,合并高血压、心脏病、糖尿病等基础疾病人员也不在少数。为了便于高效管理,郭丽新、王庆宇制定了65岁以上老人及存在基础疾病人员健康问卷,进行每日问诊。领队郑戈医生非常注重医疗安全,隔离点的每一个角落都有他的足迹,设计并不断完善工作流程,为了节省时间及减少聚集,每天利用队员吃晚餐时间召开线上会议,进行工作总结及任务布置。王塔护理组长将护理组分成若干小组,接诊、消杀、核酸采集、物资摆放等环节责任到个人,并设有应急及预备方案。赵焕护士负责库房管理及工作人员核酸采集,每天无数次的将翻乱的物资摆放整齐,制作标签,方便大家取用,提前准备核酸试管及标签,为第二天的核酸采集任务节省时间。医疗队里的3个男生,郑戈、王庆宇、刘宝非常照顾女队员,主动承担了很多体力工作。团队里听到最多的一句话是“我来!让我去!交给我!”是每个人的无私奉献、默默付出,以及尽心尽力、齐心协力,保证了整个医疗保障过程的有序开展。
为了便于管理,创建了两个隔离人员信息群,临床救治组组长郭丽新负责隔离人员信息统计及人员转运对接,同时负责微信群内答疑、医疗问题咨询及心理疏导。她的电脑桌面上铺满了各种表格,微信里也多了很多从陌生到熟悉的好友。进驻4天已协助完成医疗诊治40余人次,并逐个完成回访,指导患者网上购药及就医,院内求助多学科会诊指导用药,隔离人员满意度极高。隔离点人员混杂,由于长时间封闭管理,心理焦虑问题普遍存在,医疗队非常注重心理疏导,经常会在微信群中发送鼓励的话语,发现患者问题及时沟通解决,一位老人不会使用智能机,王庆宇医生面对面耐心指导了半个小时。
医护的耐心、细致服务,也换来了隔离人员的感恩,很多人在微信群内表示感谢,并协助部分答疑。看到热心的志愿者纷纷援助,队员们非常的感动,把自己仅有的部分物资筹集起来分发给无私的志愿者,虽然只是点点心意,却温暖了人心,拉近了距离。有一位隔离人员主动要求帮助做信息统计工作,为了表示感谢,医疗队求助皮肤科朱文静医生帮忙制作了抗议纪念证书颁发给他。
二院的“家长们”也时刻关心着队员们的状况,吴敏飞副院长多次询问工作进展及医疗队员的身心健康情况,电话及微信对队员们给予了鼓励和认可。王珺楠领队也多次询问队员们的工作、生活情况,表示有问题随时找她。为了保证队员们的安全,韩金华护士长协助筹集N95口罩18盒、酒精湿巾12包。隔离点没有配备医护人员的应需药品,药剂科陈亚丹老师积极协助向院里申请。团队里一个志愿者的父亲突发脑梗塞,入住了吉大二院过渡病房,万分焦急下他找到了医疗队,郑戈、郭丽新医生立即联系院内神经内科雷淇松医生了解病情,康复医学科护士长张军听说后也积极协助联系过渡病房护士长程兆华、神经内科护士长刘文平为其送去温暖。手术室核酸采集队的护士石红岩、邹玉东、塔怀峰在自己物资也不充裕的情况下,为医疗队送来了部分食品。感恩、感念所有人!
疫情无情人有情,队员们默默地用真心感化人,用耐心抚慰人,用诚心帮助人,彼此温暖,静待花开!请相信,这个世界总会有人在偷偷地爱着你,虽微弱,但足以照亮前行的路。有位隔离人员在得到帮助后说,“等我结束隔离,我一定要隔着防护见你一面。”疫情终将散去,愿你我重逢于碧水蓝天之下,再见面时,可以摘下口罩,看看我的朋友你真实的模样!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