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奥密克戎毒株肆意蔓延,长春市按下了暂停键,医护人员迎来了异常严峻的考验。疫情就是命令,白衣就是战袍,面对冲锋号,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急诊与重症医学中心在院党委号召下,倾尽全科主力,深入抗疫一线。
抗击疫情,尹主任带领大家冲在一线,无论是吉林还是长春的重症监护室都有他们的身影,干着最重最累的工作,默默坚守,无私奉献,也正是所有人团结起来的这股力量,无坚不摧,所向披靡。
当人们把目光聚集到抗疫人员身上时,当所有的掌声鲜花都献给一线的抗疫工作者时,还有一群留守的医务人员,他们并没有去支援前线,不是他们不想,而是院里的工作同样重要,同样需要有人来完成。
你在前方抗疫,我在后方守“家”。重症医学科驻守的医务人员在姜兴权教授的带领下,守护着多名重症患者(ECMO与CRRT患者),给予他们最精准的诊疗与护理操作,最大程度缓解患者疼痛,在高质量完成疫情防控要求的同时,高度重视每位患者的医疗护理安全,一直延续着零差错、零事故的工作状态。
在科室人员紧张的情况下,孙键、范玮璇及几名新留院的医生,她们两人轮流24小时班,没有休息,但却从未有过抱怨,因为她们知道危难时刻,更显责任与担当。院领导也了解情况后,陆续派来了心血管外科李丹副主任、呼吸内科徐艳玲老师、心血管内科刘一航老师、心血管外科何天琦老师以及内镜科和老年病科的护士老师前来支援。即使人员紧缺,身心疲惫,留守人员仍每天有条不紊地进行着查房、评估病情、开医嘱、护送患者做检查、与家属沟通谈话、书写病历、收治新患者、抢救危重病人等工作。
除医生外,护士们也在负重前行。护理工作由之前每组12人缩减到每组只有5人,平均每名护士看护3-4名重症患者,其中包括ECMO、血滤患者。疫情期间12小时值班制,在患者多、任务重的情况下,严格执行查对制度、交接班制度,为患者做心肺复苏、气管插管、气管切开护理、深静脉置管、转运患者做检查、收治新入院患者、给予患者翻身、拍背、喂药、喂饭、洗头、清理大小便等等,保质保量的完成每班任务。
闭环管理期间,护士利用休息时间,每日完成两次工作及生活区域的消杀工作。护理组长为科室工作人员订餐份数达到3800余份,并每日同时完成患者及家属的用餐。白班护士为工作人员检测核酸达1350余次,自测抗原2700余次,为患者及家属检测核酸720余次,测量体温达1680余次。
此间,有的同事家里孩子生病,有的同事家里没有蔬菜,有的同事家里小区出现阳性病例,孩子老人被拉走隔离,即使心急如焚,即使泪流满面,大家也坚持值班,没有一个人掉队。这群人没有掌声也没有鲜花,只有始终践行救死扶伤的信仰,尽自己最大的努力,把后方工作做好,让更多的危重症病人转危为安。
每个清晨,我们都和患者一起迎接新的一天,这是一种与生俱来的职业使命感,选择了救死扶伤的职业,选择了与死神擦肩而过的瞬间,面对疫情,我们共克时艰,用必胜的信念迎接山河无恙、人间皆安。
希望所有的付出都不被辜负,所有的辛苦都应该被看到。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