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剑老师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病理科的一名检验技师,1991年参加工作,今年52岁了,患有双侧股骨头坏死,走路一多就会出现跛行,被称为“跛行大哥”。他是我院支援吉林大学核酸采集队的150人中最具特点、最让人感动的一名队员。
——白衣执甲的军人情结
3月初,吉林省突发的新冠肺炎疫情牵动着每一个医务工作者的心,病理科李剑老师第一时间积极报名参加抗击新冠肺炎疫情工作。他说,“面对已经来到家门口的‘敌人’,作为白衣人我特别想拿起武器,守护一方百姓健康。能够参加这场抗击新冠疫情的战斗,我感到特别兴奋和激动。”3月9日起,我院开始选派队伍支援吉林省内的新冠肺炎疫情阻击战,李剑老师积极踊跃报名,由于科室工作繁忙,直到3月15日李剑老师才如愿参加“支援吉林大学核酸采集队”。在150人的核酸采集队伍里,他的年龄最大,也是最具有使命精神的一位队员。
——根植于骨子里的家国情怀
李剑老师说,疫情当前,能参加吉林大学核酸采集工作任务他倍感欣慰和自豪。“吉林大学的学生就像咱们自己的孩子,疫情时期,能投入到这场没有硝烟的疫情阻击战中,我非常高兴,我感到了有所作为。”“吉大是我们自己的吉大,我们为自己是吉大人而幸福。”“为保卫自己的家园做点工作,我感到心里特别舒服。”这是一种多么朴素的情怀和热爱啊!他的话让我想起了“国家”这首歌曲,“国是我的国,家是我的家,我爱我的国,我爱我的家,国与家连在一起,创造地球的奇迹”。这首歌澎湃激扬的旋律瞬间激励着我们前行的脚步,驱散了北国三月春寒料峭里的那股刻骨的寒气。
——抹不去的职责与担当
李剑老师乐观开朗,关心队员,乐于助人,不知疲倦,每天都在为团队着想,帮助大家分发盒饭,帮助大家管理物品,清理车上垃圾,协调司机师傅就近停车,队员乘坐的大客车到医院后,他总是最后一个离开,照看着没有回家、没车接的同志,如果没车接他便把队员安全送到家里。工作之余,他经常鼓励年轻人,你们是二院的未来和希望,不要计较,不去抱怨,今天吃点苦,对你们未来的工作和人生都会有所帮助。他说,在科里当了20多年的工会组长,他已经习惯做这些事情了,他一点也不觉得有啥特殊的,感觉就是自己应该做的事。我想,李剑老师把沉甸甸的职责与担当已经融入他的精神,内化为他优良品格的一部分。
——病痛忍 困难藏 跛行现
由于采集核酸工作任务辛苦又繁重,队员们又都穿着严密的防护服,100多名队员来自全院不同的科室,工作时每组3-4人被分到不同的楼层单独执行各自的采样任务,工作时队员们精力都高度集中,队员相互之间的关注度并不高。直到3月22日,我院的核酸采集队员们完成了吉林大学南校区13000多人的核酸采集工作后,又去支援吉林大学南岭校区的核酸采集工作,李剑老师被临时分到与带队队长吴桂杰在一个采样小组,看见他跛行,队长吴桂杰连忙安排他休息,李剑老师却平静地说:“队长,没事没事,我这是老毛病了,双侧股骨头坏死,我一直没做手术,坚持吃中药治疗,都十多年了,不影响工作,晚上休息一下,第二天就没事了。”至此,李剑老师带病参加工作的事迹才被队员们知晓。由于采集核酸时穿着防护服,工作前及工作时不敢喝水,时间一长,李剑老师的痛风病也犯了,他每天都忍着疼痛坚持工作,从未请过一次假、没少干一点活,每次工作结束,脱防护服时,我们都能看到李剑老师的衣服总是被汗水湿透,我想他不仅仅是因为热才出这么多汗,疼痛、吃止痛药也会流汗。
——疫去春来,勇士凯旋
3月15日,出征时大雪纷飞。5月2日,圆满完成任务归来时已是春暖花开。李剑老师带病坚守在抗疫一线整整49天,这是怎样的坚持和信念,这是何等的情怀和热爱!疫情大考面前,李剑老师展现出了一个白衣战士的最朴素情怀,他说:“我真的愿意参加这场疫情阻击战,平时工作中科里有大事小情,同事们也愿意找我。我没什么才华,但愿意付出努力去为大家做点什么。”
这就是我们核酸采集队伍里最快乐的跛行大哥,他不仅仅在年龄上是我们队员的大哥,他在精神上也贵为“我们的大哥”。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