受疫情影响,我校本科教学全面开启线上教学模式。为了给学生提供贴近临床、贴近“疫”线的学习机会,学院统筹设计了“零距离 学无限 回归临床 奔赴前线——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实践教学系列活动”,致力于通过开展形式丰富的教学活动,提升学生临床思维能力,坚定学生们抗疫的必胜决心,培养学生们作为医者要有救死扶伤,心存大爱的家国情怀!
核医学 疫情之下分化型甲状腺的云端茶话会
会前,在方舱指导工作的吴敏飞副院长参加活动,并对活动给予肯定与关注。教学活动围绕分化型甲状腺癌病例展开,由核医学科赵银龙、超声科赵怡璇及甲状腺外科张弘三位老师共同讲解。超声科赵怡璇老师结合病例对甲状腺结节的超声特征、良恶性鉴别及甲状腺结节穿刺等方面进行详细讲解;甲状腺外科张弘老师针对甲状腺结节的手术原则、淋巴结清扫、传统术式及腔镜下不同入路的手术方式进行全面介绍;核医学科赵银龙老师结合病例资料,对复发危险度进行评估与介绍,同时介绍131I治疗方法、流程及后续的TSH抑制治疗等内容进行讲述。在讨论环节中,学生积极参与,提出了许多问题,三位老师结合国内外情况,给予细致讲解,讨论持续了40余分钟,约二百余名师生参加,同学们均表示收获颇丰。通过多学科实践教学授课模式,对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性医学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同时也更好地提高了教学质量。
凶险的人体炸弹 主动脉夹层的诊治
超声医学科胡艳兵老师联合心血管外科朴虎林老师,为同学们带来了一场精彩的知识盛宴。胡艳兵老师通过抗疫英雄孙勇的故事引入,从主动脉夹层的概念、病因、临床分型等方面对主动脉夹层进行了深入浅出的讲解。又从超声医生的视角全面解析主动脉夹层的不同情况在超声下的具体表现,结合图像,生动且直观地让同学们了解主动脉夹层这枚炸弹在患者体内的各种情形。朴虎林老师从临床医生的视角系统全面地讲述地主动脉夹层的临床表现及具体的诊治过程,从诊断到鉴别诊断,从内科干预到外科的具体术式,详细讲解的心外科团队的“拆弹”过程,并向同学们展示了在柳克祥书记带领下的心外科团队近年来所取得的成绩,这也深深的鼓舞着同学们。通过两位老师的讲解,让同学们深刻的认识了主动脉夹层这一极为凶险、致死率极高的疾病,让即将进入临床工作的同学们受益匪浅。
疫情之下 方舱医院中新冠患儿的重症筛选
儿科张思瑾老师结合在吉林方舱医院的巡诊工作,安排了一堂“方舱医院儿童新冠肺炎危险因素筛查——由一个不该发生的事想到的”为专题的课程。课程由疫情之初,一例急性喉炎患儿喉梗阻死亡事件引出,讨论了方舱医院中儿童患者新冠肺炎发展成重型和危重型的预警,以及方舱中儿童患者容易出现的急症和意外因素的防范和应急处理。
实践教学互动学堂每期活动的开展,都为学生们提供了新知识、新视野和新理念。缓解了不能实际身处临床前线的遗憾,也满足了学生们对疫情前线的好奇和渴望。作为祖国未来医学事业的希望与中坚力量,希望同学们继续把握学习机会,不负时光、不负韶华,始终在医学路上前行和探索。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