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毒的可怕之处在于变化莫测,无影无踪。
人类的可贵之处在于无畏艰险,众志成城。
2022年3月,新冠病毒在我们的城市悄无声息地传播,随着人群中“小阳人”不断增多,单日累计最高确诊量逾千计,我们的城市被迫按下了暂停键,商业企业、铁路交通、学校餐饮进入静默状态。为了打赢这场抗疫保卫战,有一群人逆行冲上一线,他们就是医务工作者。在这一群人中,有核医学科医务人员的身影,他们也在尽全力应对这场突发的公共卫生事件。如今疫情渐行渐远,回首近2月的坚持,看看核医学科的抗疫印记。
争——援助救治敢为人先
2022年3月1日,本次疫情初始,王丽波同志受科室负责人赵银龙委托,应院里安排,作为核医学科派出的第1批次核酸检测援助队主要成员,遵从院里指挥和其他部门同事一起前往吉林珲春援助核酸检测工作,这不是她第1次为新冠疫情奔走,2021年-2022年两年间,她先后前往哈尔滨、天津、吉林各区市等多地多次进行核酸筛查援助工作;3月9日,马晓野护士作为第2批次援助队的主要成员援助吉林大学核酸检测,后辗转九台、长春两地进行核酸筛查工作;3月15日起,张超医师、王凯技师、张梦显技师、张靖旭技师、黄源技师作为第3批次援助队成员陆续参与吉林大学核酸检测工作,其中王凯、张梦显、张靖旭自3月27日起于吉林大学实行闭环管理;3月17日,赵银龙副主任、李丹阳护士作为第4批次医疗援助队成员进入长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进行新冠阳性患者救治工作;3月22日,赵江月技师及刘洋技师作为第5批次援助队成员参与长春市部分社区核酸筛查工作。核医学科仅有26名医务工作者,在保障科室医疗工作正常运行的前提下,在部分人员封控居家隔离的条件下,共派出5批次、共计11人参与核酸筛查及医疗救治工作,实属不易,为保卫家乡,核医学科已贡献出自己全部的力量。
王丽波同志支援核酸检测
马晓野同志支援九台及长春市核酸采样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援助吉林大学核酸采样队合影
5月7日,长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正式休舱,赵银龙副主任及李丹阳护士在方舱医院内闭环工作整整52天,参与收治患者2321人。待隔离期结束后,他们就可以回到本职工作岗位上。我们相信,方舱医院休舱代表着新冠疫情远去,这场战“疫”,终究是我们赢了!“休舱”很简单的两个字,但方舱内工作的繁重及复杂超乎我们的想象,他们每天直面暴躁的、焦虑的、绝望的“小阳人”们,他们恪守医者仁心的准则,事必躬亲,耐心开导,小心安抚,面对无端的指责、无由来的崩溃,他们沉着应对,才得以成功送一批又一批患者顺利出舱,他们在方舱内的暖心事迹也被央视等各大媒体争相报道,他们将二院科普带进方舱,释放医疗的温暖和力量。
长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 赵银龙副主任科普宣讲
长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李丹阳护士查对
长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医务工作者及患者合影
长春会展中心方舱医院5号方舱正式休舱
什么是合格的医护呢?就是除了有过硬的临床素养,还有能感同身受的能力,他们愿意在国家和人民有困难时挺身而出,舍小家、顾大家,默默前行,无问归期。
守——医疗工作平稳运行
本轮疫情以来,为保证科室临床工作顺利运转,响应院内“不停诊”号召,最大程度地保证科室工作人员安全,核医学科执行院里统一部署,派出2人于院内闭环管理,承担科室全部医疗工作。核医学科医疗工作包括体外分析、核素治疗及核素显像三大内容,日常工作相对复杂。闭环管理期间留岗工作人员少,需承担除本职工作外的更多责任,如科室消杀、物资请领等,虽然工作内容繁杂,但他们稳中有序,不出一点纰漏,做到了闭环工作保质保量。
体外分析组派出刘洋进入医院进行闭环管理,闭环期间她独挑大梁,兼顾“仪器质控、取标本、标本扫码、标本消毒、标本检测、报告发出”等多项工作,为保证医疗安全及医疗质量,为使患者更快地拿到化验单,减少在院逗留时间,她放弃午休时间,常常加班,在高强度的工作下无怨无悔,就这样在岗位上一直默默坚守。
门诊核素治疗自疫情以来无一日停诊。石雪医生勇担重任,主动进入医院闭环,对因疫情原因无法按时治疗瘢痕疙瘩、血管瘤等疾病的患者,均通过电话进行随访及指导用药。而对于一些甲状腺疾病需要复查的患者,也及时进行电话、视频问诊,给予替代方案,不仅治疗了患者身体的病痛,也安抚了患者内心的不安及焦躁。随着疫情形势逐渐好转,部分患者可以到科室就诊治疗,在岗医生一人身兼数职,从预约治疗、入科流调、消毒、问诊、敷贴器治疗,到患者离开后环境消杀,仔仔细细,兢兢业业。
核素显像组在疫情初期,严格按时间进行预约就诊,贯彻执行“1人1诊,非必要不陪同”原则,圆满完成了患者就诊检查、报告书写及审核等工作。但3月28日起,因交通管控,显像药物无法转运至医院,被迫停诊。赵银龙副主任及石雪医生一直密切关注显像药物运输进展情况,终于在多方共同努力下,核素显像组于5月9日全面开诊。
随着疫情形式好转,石雪医生及刘洋技师也结束了为期1个月的科内闭环管理,第二批闭环管理工作人员已就位。
闭环工作日常及生活场所留念
闭环管理工作的生活是艰苦的,工作人员需克服衣、食、住、行等多方面不便,在有限的条件下无限地坚持,没有打不赢的战争!
保——教学工作稳步开展
本科生教学工作
2022年度春季教学开始不久,新冠疫情悄然而至。为应对疫情,教研室主任赵银龙根据学校及院里线上教学要求,组织科室授课人员积极准备线上教学。本学期科室教学任务多,承担2019级临床医学五年制、2019级临床医学5+3及2018MBBS教学任务。罗云霄教授作为返聘教授,同时担任学院教学督导,日常教学工作繁忙,但考虑科室教师少、教学任务重,主动要求继续承担理论课授课任务,这位有多年授课经验的老教员,认真学习操作电脑软件,克服电子化教学困难进行线上教学,圆满完成线上教学工作。本学期赵银龙主任承担12学时理论课教学,作为科室的当家人,一方面需要管理科室日常工作,一方面在抗击新冠工作需要时,积极参加方舱新冠患者救治,工作任务繁重,仍以教学工作为重,以学生为重,完成线上教学。在教研室主任的带领、老教授的带头作用下,科室的年轻医生也勇于担当,主动承担教学任务,认真准备,集体讨论,一丝不苟,部分人员虽为首次线上教学,但教学质量也达到良好以上水平,通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核医学教研室教学工作稳中有序,顺利展开,完满完成。
研究生教学工作
科室研究生教学工作有序开展,因疫情原因研究生复试工作无法现场进行,经院研究生管理部统一安排及指导,科室组织工作人员线上复试,顺利完成研究生复试相关工作,核医学科2022年顺利招收全日制硕士研究生1名,导师赵银龙,并于双选结束后,对该名研究生的学习及研究方向进行详细指导。赵银龙主任及教学秘书等对于在校研究生的学习和生活同样关注,督促学生学习,实行“日工作量汇报制”,组织研究生继续学习专业课,布置科研任务,查阅资料,同时也十分注重学生心理建设,关注学生心理健康,对学生进行及时有效的心理疏导。
住培生教学工作
核医学科教研室按照医院部署,有序落实住培学员疫情期间的理论及临床实习课程,做好充足的学员疫情期间在线教学各项准备工作,充分发挥“互联网+教育”的优势,通过微信群、腾讯会议、学习通等软件,做好线上住培教学,努力降低疫情对教学活动的影响。目前,核医学科线上教学活动形式丰富多样,包括网络小讲课、教学阅片及病例讨论等内容。住培学员进行线上病历汇报,指导教师进行点评及相关知识点拓展,加深住培学员对核医学专业知识的理解,提高其对核医学常见疾病影像诊断技能,科室各位老师从多方面保障住培学员高质量理论课程及实践教学有条不紊地进行。
创——科研工作步履不停
本轮疫情以来,科室科研工作从未松懈。赵银龙副主任时常督促大家,珍惜并且要利用好这段隔离时间,不能荒度时日,这段时间大有可为,目前科室全体工作人员总计完成科研文章20篇,其中教学文章5篇,SCI7篇,待发表3篇。
科室工作人员腾讯视频会议
新冠疫情将我们的同事分隔两月余,这段时间大家深念彼此,学会珍惜。珍惜工作对我们的包容,所以圆满完成教学及临床工作,超额完成科研任务;珍惜身边的人,所以愿意和同事们同进退、共担当;珍惜患者朋友们,所以制作了疫情之下相关疾病的系列科普。小小的核医学科,在本次疫情期间拧成了一股绳,充满韧劲,蓄积能量,赵银龙副主任身处方舱医院,肩负医疗重任,也总抽出休息时间开视频会议,有时候交代工作,有时候仅仅是寒暄,我们就这样在一个人的带领下变成了一家人,团结、积极、勇敢,无所畏惧,我们相信核医学的未来一定是光明的,纵使前行道路万分曲折,也有一直走下去的力量。
核医学科各支援同事所在医疗队合影
春风又绿沃土,疫情散去人还,
过千山有行舟,顺风顺水上重楼!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