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超声医学科教工支部按照院党委通知要求,开展了“讲述身边抗疫故事”主题党日活动。
首先,超声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吕冬梅同志总结了在此次疫情阻击战、攻坚战中超声医学科全体人员的工作情况,并对支部17名党员同志在抗疫工作中起到的先锋带头作用给予了充分的肯定。此次会议从四个不同的视角,讲述了疫情笼罩下的超声医务工作者的抗疫故事。
2022年3月20日早8点,超声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吕冬梅同志接到院里通知,要求临时组建一支负责南关区核酸采集任务的队伍。超声医学科曹真真同志、倪雪同志等8人组成的小分队充分发扬了“召之即来,来之能战”的精神,火速集结。他们分享了这段从白雪皑皑到山花烂漫的难忘时光,他们完成了南关区13个街道一轮又一轮的全民核酸检测,并在长春市5个区(南关区、绿园区、宽城区、二道区、经开区)留下了足迹,人均核酸采集总量近2万人次。每一名队员都肩负重任,本着对生命敬畏、对人民负责的态度,任劳任怨,倾尽全力,保质保量完成了核酸采样任务。
吉大二院超声人不仅为长春市民的安全筑起了一道坚实的防护墙,保护吉大莘莘学子也是他们义不容辞的责任。继南关区核酸采集医疗队外派后,3月22日,我科又派出张伟静等6名同志,支援吉大南校学生核酸采集工作。从下午五点到凌晨一点,他们不辞辛劳,无怨无悔,穿行在宿舍楼间,呵护着祖国的青年。
然而,疫情并未给我们任何喘息的机会,新冠确诊病例日增数量居高不下,各地方舱医院陆续启用。3月23日,作为我科首位入舱的医生,刘爽同志分享了其在方舱医院的所见所感:“疫情尚未到来时,觉得它是遥远的,然而接诊了一批又一批被感染者后,顿感肩上责任重大。在艰难时刻,我们不仅是患者的救治者,更是战友心灵上的慰藉人,这段时间虽是漫长的、煎熬的,却也是真情流露、倍受感动的!”
随着疫情持续蔓延,我院作为国家卫健委委管医院,时刻以实际行动践行公立医院“国家队”的责任使命。为做好严防严控工作,自3月28日起,我院实行在院人员闭环管理。超声医学科科室负责人吕冬梅主任、赵怡璇副主任率先接过抗疫接力棒,统筹协调科室工作,人员进行闭环管理,有条不紊地安排科室日常工作。超声医学科是辅助我院各科室临床医生诊疗的重要科室之一。疫情期间,在党支部副书记吴慧颖同志带领下的心脏超声小组,协助我院心血管外科顺利完成了百余例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我科新生儿超声组、血管超声组、床旁超声组始终奋力坚守一线,为患者的生命保驾护航。纵使生活条件艰苦,大家依旧无畏风险、毫不退缩。科室内外上下同心,共同坚守,艰难之下“过好每一天,站好每一班岗”成了大家彼此鼓励的话语,继续坚持下去的信念。正是这样一群可爱的人们,在疫情笼罩下坚守着我们的大本营。党支部副书记吴慧颖同志补充道:“疫情之下,让我们都更加了解到了每个人的耐心和潜力都是无限的。科学管控、团结一致是我们抗击疫情最有力的武器,我们同舟共济,必将打赢这场家乡保卫战!”
疫情之下,城市静默,但有这样一些人,本着“我是党员,我先上”的信念,依旧逆行勇战,奋勇奉献。超声医学科党员王力玄同志积极参与到了社区抗击疫情的工作中,见证了社区临时党支部从摸着石头过河的小心试探,到工作日趋熟练的过程。此次疫情取得的阶段性胜利,亦离不开万千社区志愿者们的无私奉献和高效工作。
会议最后,超声医学科党支部书记吕冬梅同志进行了总结,她谈到:“此次疫情是对我们家乡的考验,是对医务工作者的考验,亦是对当代青年的一次考验。正如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主义青年团成立100周年大会上所提到的,青春孕育无限希望,青年创造美好明天。青年医生能够为我们的国家和城市贡献自己青春的力量,应该是无比幸福的!”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