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3月23日,按照孙春兰副总理的指示,根据国家卫健委和吉林省委省政府的要求,吉林大学紧急组建吉大二院、吉大一院共建的联合医疗队。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党委迅速组织38名队员当晚驰援吉林市中心医院,重症救治队8名医生分别来自急诊与重症医学科(2名)、心血管内科(2名)、呼吸内科(2名)、麻醉科(1名)和妇产科(1名);重症救治队护理团队护理人员30名,来自7个不同的科室,均有重症护理经验,可熟练使用多种抢救设备及仪器。队伍里,医生平均年龄约38岁,高级职称占比37.5%,中级职称占比62.5%;护士平均年龄约30岁,是省内所有重症医疗队中,平均年龄最小的重症救治团队。
迎难而上 科学规划
此次我院重症救治队具有以下特点:集结时间短,从接到通知到出发3个多小时、医护平均年龄小、大多数医护没有新冠防护经验、医疗护理队员来自多个学科、与其他医院组成联合医疗队共同工作等。面对这些特点,在院党委柳克祥书记的亲切关怀和指示下,迅速成立临时党支部,加强前线党的领导;秦彦国院长将亲身经历的武汉抗疫成功经验分享给医疗队每一位队员,给大家加油鼓劲。在院领导的大力支持下,领队李金梁、郭旭迅速成立核心小组,鼓励队员群策群力,积极发挥党员先锋模范作用,成立核心小组领导下的各个小组,生活保障组由张瑜护士长负责,外联组由李剑负责,宣传组由刘建根负责,感控组由马云清负责,数据统计组由刘建根、邸鑫负责等。
抵达驻地后,与对接医院——吉林市中心医院沟通后整建制接管重症疗区,床位共30张,结合重症患者管理指南,医疗组分为5组,我院5名医生独立负责第二医疗组,其他3名同事参与第四医疗组工作。第二天开始接收第一位高龄呼吸衰竭患者,并实施有创机械通气。截止4月23日,疗区共接收患者68名,近2周时间满负荷运转,于4月23日转战至吉林医药学院附属医院(465医院)重症疗区,将9名危重患者转入465医院,并接收原疗区2名危重患者。联合医疗队抢救危重症患者ECMO1例、CRRT2例及有创机械通气26例。治疗患者年龄分布见表一、图一。
表一:
图一:
新冠肺炎病情分型见图二。
图二:
呼吸支持方式见图三。
图三:
患者入疗区前后病情趋势见图四。
图四:
患者平均住院日为14天,均有合并症,以缺血性心脏病、高血压病、脑血管病、恶性肿瘤及糖尿病为主,具体占比见图五。
图五:
经过36天的重症救治工作,于4月28日顺利完成了支援吉林市抗击疫情的任务,转段患者O例复阳,全体队员零感染,身体及心理状态均良好。
以心为灯 守护生命
本次参与重症救治的护理队伍共30名成员。他们分别来自急诊与重症医学科(12名)、神经外科(5名)、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4名)、骨科监护室(4名)、神经内科(2名)、新生儿科(2名),全科医学科(1名)。护理队伍平均年龄30.1岁,是所有参与救治的重症队伍里面平均年龄最小的队伍。中级及以上职称占比23.3%,本科以上学历占比93.3%。参与过新冠重症救治的人员占20%,熟练操作及管理ECMO及CRRT等高级生命支持设备占比35%,所有人员均能熟练掌握监护仪、氧疗设备等重症仪器设备。与吉大一院护理人员组成护理组,共分为7组,每组选派有危重症救治经验丰富的人担任组长。大家来自不同的科室,工作习惯有所不同,为了达到同质化,共制定护理相关工作流程15项,组内学习护理知识20余项。每天中午腾讯会议例行线上会议,对所有患者进行ISBAR交班,对遇到的问题进行讨论,以便于责任护士能更好地掌握情况。对危重症患者或者特殊患者单独设立责任护士交班群,真正做到全程连续性、针对性护理。疗区收治患者平均年龄75.5岁,且大部分为失能老人,基础疾病较多,营养状态普遍在正常水平以下,这样就要求责任护士用心付出更多的努力,去评估照护患者,以便于更早发现病情变化。因为大部分是失能老人,且疗区内不能有家属参与护理,所有的生活护理均需要护士完成,大大增加了工作量和风险。其中涌现了许多优秀的护理人员,如急诊与重症医学科的王毅,在为一位意识障碍患者更换鼻饲贴时,患者将其手指咬破,他在进行处理时,发现手套未破损,没有因此提前离开就继续工作了。还有骨科监护室的娄慧,她是感控护士,但是队里任何人有事她都会去帮忙,扎针、采血、送化验、翻身一样也没少干,组内的护士亲切地称他为“娄姨”。这样具有高度责任心和爱心的人只是这个护理团队的缩影,正是有了这样一群出色的护理人,才能完成艰苦的重症救治任务,得到了患者及家属的认可,得到吉大一院兄弟医院的认可,得到吉林中心医院和吉林医药大学附属医院同行的认可!
新冠救治 感控先行
截止目前,医疗队全员核酸检测结果均为阴性,实现零感染。这与我们队伍严格落实各项感控制度、认真贯彻吉林大学及院里的抗疫救治精神、感控护士认真负责的工作、院里及支援医院提供防疫物资保障是分不开的。在吉林大学联合医疗队中,吉大二院的护理组长兼任感控护士的工作,先后制定6项感控流程。对驻地队员进行严格管理,每天抽查驻地成员消杀情况,进行每日全员的核酸检测工作。上班前,每班次提前对乘坐的交通工具进行严格消杀。每天上班按“三定一专”的方法严格落实感控职责,“三定”即定浓度、定时间、定顺序;“一专”指专门区域的专门工具。及时处理医疗垃圾,完成终末床单元所有后续工作。正是有了感控护士的细心工作,做好“放哨人”,才能取得全队零感染的佳绩。
党旗所指 行之所向
医疗队全员集结后,统计共有党员12名,立即组建医疗队临时党支部,选举郭旭同志担任吉大联合医疗队临时党支部副书记。我院临时党支部选举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李剑同志任临时党支部书记,全科医学科张瑜同志任临时党支部组织委员,神经外科郭旭同志任临时党支部宣传委员。通过建立党员微信群,学习《校党委致广大党员的一封信》等材料。发展骨科监护室赵鑫梦和急诊与重症医学科方明月两名同志为党员,并在“红区”举行了一次具有特殊意义的入党宣誓仪式。另外,心内科刘建根医生等12名老师递交了入党申请书。党员同志也在救治过程中充分发挥了一个党员就是一面旗帜的作用,麻醉科李新宇同志在没有额外防护的情况下先后进行了6次紧急气管插管、8次颈内静脉置管、1次电除颤;常晓丽、王帅、宋艳玲和李雪薇几位同志担任组长和感控护士,为医疗队的安全保驾护航。每一位党员都在自己的岗位上发挥了党员应有的作用,充分体现了党员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
柳克祥书记、秦彦国院长时刻挂念前线的队员,带领院领导多次通过线上连线队员,慰问前线队员,为大家排忧解难。殷艳玲副院长多次线上给队员进行感控培训。此次驰援吉林市抗击疫情重症救治队之所以能圆满完成救治任务,离不开吉林市社会各界的全力配合,离不开全院每一个人的艰苦付出,离不开队员们家人的默默坚守与鼓励,离不开各职能科室的大力支持,更离不开校党委、院党委的坚强领导。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驰援吉林市抗疫重症救治分队牢记校党委及院党委的嘱托,出色完成使命,将每一位队员平安带回家。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