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白求恩精神研究会第二届理事会第三次会议暨纪念白求恩精神研究会成立25周年大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发布了第五届寻访“白求恩式好医生”评选结果,授予205名医师全国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称号。我院骨科医学中心王金成教授获此殊荣!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诊疗中心主任 著名关节外科专家王金成教授)
(全国第五届“白求恩式好医生”证章、奖章)
王金成教授从事骨科工作28年,他是患者心中的好医生,是同事心中的好领导,学生心中的好老师。他坚持不懈,日复一日地践行着“医者仁心,救死扶伤,开拓创新”的大医精神。近年来,率先将3D打印技术应用于骨科疑难病例的诊治中,开启了骨科个体化精准治疗的大门。继2014年完成世界首例双侧3D打印肘关节置换术后,相继开展了3D打印全腕关节、半腕关节、半肩关节、反肩关节置换、骶骨整合半骨盆置换、尺骨远端、全距骨置换等等手术,28年如一日鏖战于“战场”之上,延续着无数患者的生命。
坚守初心,治病救人
每周二是王金成教授的出诊日,慕名前来就诊看病的患者络绎不绝。细心的诊疗、和蔼的态度、淡淡的微笑、精细的讲解,都能让患者最大限度地消除了恐惧。“医生与患者要携手共同战胜疾病,医生更要充满勇气、担起责任,承担着比患者还多的风险去救治,这就是医生”,王金成常说。平均每天5、6台手术,他总是尽心尽力、全力以赴、要求完美,因为他比患者、比家属更加希望患者平安、康复。经年累月的手术,站肿了腿,劳损了腰,累坏了腕,劳心劳神,他无怨无悔。
(王金成教授为患者细心诊疗)
创新超越,心系患者
生命是无价的,但某些疾病也是可怕的。骨肿瘤患者、严重骨缺损患者、类风湿性关节炎关节畸形患者等等,他们看到的是“截肢”、“关节融合”、“无法治疗”等令人绝望的字眼。怎么办?王金成教授带领他的团队在3D打印医学领域不断思索着、创新着!早在2014年,王金成教授带领关节外科团队精心设计,认真准备完成世界首例3D打印双肘关节置换手术,使一位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痊愈后能自己洗脸、梳头、吃饭,满足了这位患者最大的愿望“一个普通人最基本的自理能力”;“3D打印半骨盆置换手术”使骨盆肿瘤患者不用去选择截肢,而是能有质量和尊严的活着;“3D打印全腕关节置换手术”,使一位3尺男儿能再次体面的伸出手与人握手寒暄……这就是多年来王金成教授创造的一个又一个医学奇迹,这也挽回了一个又一个幸福家庭。这也是作为医者难能可贵的创新精神、勇于挑战的担当精神、夜以继日的付出精神。这种创新、担当和付出换来的是患者对生活的自信和对生命的渴望。
教学科研,齐头并进
每周一早7:30科研文献早读,每周二上午科研研讨、讲课是王金成教授带领研究生团队不变的“铁规律”。然而这些“铁规律”并没有因为疫情而停止,王金成教授把这些教学任务从线下搬到了线上继续进行。因为,他要培养的是青出于蓝而胜于蓝的学生;他要传承的是为医者的宝贵经验;他要练就的是一支精益求精的队伍;他要引领的是一批勇于探险,不断总结,锐意进取的医疗团队。因此,3D打印技术在救治患者的同时,也获得了吉林省科技进步一等奖,中国医药教育协会科技一等奖,中华医学会科技三等奖。他对这些奖项的获得自然很高兴,更令他欣慰的是这项技术得到认可,推广,从而救治更多的患者。
科学梯队建设 培养优秀医学人才
患者的安全,团队的构建,科室的发展,未来的愿景都是王金成教授要思考的。他要求吉大二院骨科诊疗中心的每位年轻医生都要出国深造,找经验、补不足,内外兼修、对比借鉴。对于新成立的科室,年轻的主任,他甘当人梯,在左右辅佐。看着年轻人的成长,他看在眼里、记在脑里、甜在心里。就这样,骨科诊疗中心一步一个脚印扎实前行,发挥自身优势,优化思路和流程,培养了一批批优秀的医学人才。
甘愿奉献 助力省内骨科医疗事业发展
王金成教授是吉林省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主任委员,在管“小家”的同时,他也要带“大家”。而这个“大家”指的就是带动吉林省整体骨科事业的发展。开展各种骨科学术活动、邀请各地骨科同仁前来交流、自己不辞辛苦到各地会诊疑难病历、术后随访、带领骨科中心团队免费吉林省内巡回演讲、促进技术交流、为各地骨科医生提供免费研修机会……他心系骨科发展,甘愿奉献,曾获全国卫生计生系统先进工作者称号、卫生部有突出贡献中青年专家、吉林省医学会优秀中青年专家、吉林省卫生厅有突出贡献专业技术人才、吉林大学白求恩名医,2016年吉林卫视跨年人物中唯一一位医疗界专家。
在28年的骨科医疗生涯中,王金成教授始终奋战在临床一线,以精湛的医术为广大患者提供优质的医疗服务,荣誉和光环不曾束缚他砥砺前行的脚步。他表示,在今后的工作中,继续发扬“敬佑生命,救死扶伤,甘于奉献,大爱无疆”的崇高精神,恪尽职守,勤奋工作,钻研医术,弘扬医德,为患者提供更好的服务,为人民群众的卫生健康事业做出更大贡献!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