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注普遍眼健康,共筑睛彩大健康。”在第27个全国爱眼日主题倡导下,6月19日,我院眼科中心成功举办了第三届葡萄膜炎高峰论坛暨国家级继续教育学习班,吸引了来自全国25个省、市眼科同仁,共计1100余人云端参会。覆盖了东北地区、四大直辖市、华北、西北、西南、福建、广东等区域,是一场以东北地区为主、辐射全国大部分区域、内容丰富且高级别的学术会议。
本次会议邀请到国际知名葡萄膜炎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杨培增教授,国际知名风湿免疫学教授、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风湿免疫病主任、ACR科研委员会委员初从秋教授,中华医学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组长、山东大学齐鲁医院吴欣怡教授,眼免疫学组副组长、北京协和医院张美芬教授,眼免疫学组副组长、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利平教授,教育部特聘教授、中山大学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主任迟玮教授,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眼视光学院副院长、天津医科大学眼科研究所常务副所长张晓敏教授,北京同仁医院葡萄膜炎专家王红教授,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主任冯蕾教授,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副院长陈玲教授,温州眼视光医院葡萄膜炎专科主任王毓琴教授。国家优青,广东省杰青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文如教授,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三病区主任解孝峰教授。我省著名风湿免疫专家吉林大学第一医院姜振宇教授,以及本省知名眼科专家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苏冠方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肖骏教授,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柳小丽教授。
会议由本次大会主席、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眼科中心主任苏冠方教授做开场致辞,苏教授对受邀参会的各位专家表示欢迎和感谢,感谢各位专家牺牲周末时间,为我们“传经送宝”,也感谢各位专家一直以来对我院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业的支持和帮助。并简单介绍了近年来我院葡萄膜炎专业取得的进步,预祝大会圆满成功。
来自重庆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的国际知名葡萄膜炎专家,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副主任委员杨培增教授首先肯定了吉林省及吉大二院眼科中心葡萄膜炎方面工作的进展和收获,之后带来了“VKH综合征的继发眼压升高/青光眼”的主题演讲,详细介绍了VKH综合征发生眼压升高的危险因素及治疗方法,指出早期治疗不及时、不规范与VKH综合征发生眼压升高和青光眼相关,提出VKH综合征,乃至所有葡萄膜炎类型治疗专科化、规范化对提高疗效和减少并发症至关重要。
来自美国俄勒冈健康与科学大学的国际知名风湿免疫学教授、风湿免疫病主任、ACR科研委员会委员初从秋教授带来了“Targeted immunosuppressants for immune-mediated inflammatory diseases”的主题演讲,生物制剂被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风湿免疫性疾病,近年来,也逐渐被用于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但眼科医生使用生物制剂的经验较风湿免疫科医生少,因此会议特别邀请国际知名的初从秋教授,从风湿免疫学角度,为广大眼科医生介绍了靶向免疫抑制药物(生物制剂)的作用原理,使用方法及注意事项。为广大眼科医生开阔了视野,拓展了知识面。加深和提高了眼科医生对生物制剂的认识。
来自山东大学齐鲁医院,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吴欣怡教授带来了“疑似疫苗相关眼部病变”的主题演讲,吴教授介绍了6例疑似疫苗相关的眼部病变,包括角膜炎和葡萄膜炎,详细讲解了具体的治疗过程和疾病转归,并通过文献回顾了已报道的疫苗相关的眼病病变。吴教授指出,由于受条件限制,只能给出临床诊断,但通过治疗验证了诊断,这类病人对激素的反应性很好,预后也很好。同时吴教授指出疫苗引起的眼部病变不仅仅见于新冠疫苗,乙肝疫苗、流感疫苗等都有引起眼病病变的报道。事实证明,新冠疫苗还是安全有效的。
来自北京协和医院的张美芬教授带来了“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药物治疗”,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是引起视力下降的主要原因之一,临床治疗非常棘手,协和医院张美芬教授详细讲解了葡萄膜炎继发黄斑水肿的各种药物治疗方法,并从典型案例入手,讲解了每一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及注意事项。给临床医生,尤其是一线的基层医生提供了非常全面的关于葡萄膜炎黄斑水肿的治疗思路及方法。
第五位讲者是来自吉大一院的著名风湿免疫病专家姜振宇教授,姜教授的演讲主题是“风湿病相关葡萄膜炎表现及治疗进展”,风湿病相关葡萄膜炎一直是眼科医生最容易混淆的部分。姜教授从风湿免疫的角度出发,系统讲解了不同的风湿病在眼部受累的表现及诊断治疗特点,使眼科医生对风湿病引起的葡萄膜炎有了更加直观和深入的认识。促进了MDT在葡萄膜炎诊疗中的应用。
第六位讲者是天津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的副院长张晓敏教授,张教授分享“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造血干细胞移植术后巨细胞病毒性视网膜炎是比较特殊的一类感染性葡萄膜炎,患者往往体质较弱,免疫力低下,常伴有凝血功能下降,治疗比较棘手,尤其是儿童患者,由于免疫功能尚未健全,临床表现往往更凶险。张教授从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法、注意事项等方面,系统阐述了这类疾病,使参会的医生在治疗巨细胞病毒性葡萄膜炎方面获益匪浅。
第七位讲者是来自中山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主任迟玮教授,迟教授分享了“眼底影像在葡萄膜炎中的应用”,目前眼科检查设备种类繁多,但基层医生缺乏必要的基础知识,不能很好的选择和解读各种眼底影像结果。迟教授从多模式影像角度,详细介绍了各种眼底影像在葡萄膜炎诊断及治疗随访中的应用,指出熟悉各类葡萄膜炎的眼底影像学改变,并合理选择合适的眼底影像检查,有利于认识每种葡萄膜炎类型的临床特征,提高早期确诊率。
第八位讲者是来自吉大二院的柳小丽教授,柳教授分享“生物制剂在非感染性葡萄膜炎治疗中的应用”,生物制剂是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新型药物,柳教授系统介绍了目前世界上用于治疗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生物制剂的种类,并通过临床病例及药物临床试验的结果和国际多中心研究的结果,讲解了每种生物制剂的应用范围及疗效。并向参会的眼科医生介绍了目前葡萄膜炎治疗研究的新进展。
第九位讲者是上海复旦大学附属眼耳鼻喉科医院,眼科研究院副院长陈玲教授,陈教授分享了“视网膜血管炎的诊治”,视网膜血管炎是非常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因其病因复杂,也是眼科医生最头痛的一类疾病,陈教授用病例引导式方法,系统性讲解了视网膜血管炎的诊疗思路和治疗策略。使参会的眼科医生,尤其是基层的眼科医生对视网膜血管炎的诊治水平有了很大的提升。
第十位讲者是来自北京同仁医院的王红教授,王教授带来的讲题是“‘葡’朔迷离-似是而非的葡萄膜炎”。王教授通过介绍4个看起来像葡萄膜炎而实际不是葡萄膜炎的病例,使参会的医生开拓了视野,王教授提醒各位参会的医生,在临床上注意细节,学会“抽丝剥茧”,才能认识到疾病的本质。
第十一位讲者是浙江大学医学院附属第二医院眼科中心葡萄膜炎专科主任冯蕾教授,冯教授分享“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的诊治探讨”,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是临床上常见的一类葡萄膜炎类型,但存在治疗不规范和误诊误治。冯教授系统阐述了此类疾病的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并通过病例具体讲解了诊治思路,向参会的每一位眼科医生讲授了此类疾病的规范化诊疗。
第十二位讲者是温州眼视光医院葡萄膜炎专科主任王毓琴教授,王教授分享了“Fuchs综合征”,Fuchs综合征也是临床常见的葡萄膜炎类型,这种类型往往不需要口服药物治疗,但在临床上经常被误诊为别的葡萄膜炎类型,而给予口服激素免疫抑制剂治疗。造成患者不必要的经济负担和身体出现不必要的副作用。王教授从病因、临床表现、鉴别诊断及并发症处理等方面系统讲解了此类疾病,对参会的每位眼科医生提供了教科书式的指导。
第十三位讲者是山东中医药大学附属眼科医院三病区主任解孝峰教授,解教授的讲题是“急性后极部多灶性鳞状色素上皮病变”,这是一类容易和Vogt-小柳原田综合征混淆的葡萄膜炎类型,解教授通过病例系统讲解了此类疾病的临床特点、辅助检查和诊治原则,大大提高了与会眼科医生对于此类疾病的诊治水平。
第十四位讲者是国家优青、广东省杰青基金获得者,中山大学中山眼科中心主任医师、博士研究生导师苏文如教授,苏教授带来的讲题是“原发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的影像和诊疗”。原发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是比较常见的伪装综合征,在临床表现方面伪装为葡萄膜炎,但其本质是一类可致命的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苏教授分享了其在原发玻璃体视网膜淋巴瘤诊治研究方面的经验和成果,提出基因分型在此类疾病早期诊断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十五位讲者是中华医学会眼科学分会眼免疫学组副组长、郑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杜利平教授,杜教授的讲题是“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优选”,临床上90%以上的葡萄膜炎均为非感染性葡萄膜炎,其治疗药物包括激素、免疫抑制剂和生物制剂,如何在合适的时机选用合适的药物,是治疗成功与否的关键因素,杜教授系统讲解了非感染性葡萄膜炎的治疗选择,相信每位与会的眼科医生都收获满满。
整个会议持续六个小时,柳小丽教授做会议总结,此次葡萄膜炎高峰论坛,聚焦于临床常见葡萄膜炎类型,从基础到新进展,从理论到实践,涵盖了近年葡萄膜炎专业的热点和难点。跨区域,多学科联动,提供了一场高质量的学术盛宴,将会极大地提高参会眼科医生葡萄膜炎的诊治水平。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