吉林大学召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会——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助力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
  • 发布时间:2022-07-18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为全面落实“健康中国”战略,贯彻落实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座谈会精神,激发内生动力, 汇聚全校合力,加快推进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7月11日,吉林大学召开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推进会。校党委书记姜治莹、校长张希出席会议并讲话。

1.jpg

2.jpg


姜治莹在讲话中指出,加快推进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是落实“健康中国”战略的重大举措,是落实怀进鹏部长在教育部医学教育专家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的实际行动,既是必须完成的政治任务,也是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 姜治莹强调,推动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善于借势发力,在宏观层面上坚定方向;要全面加强统筹,在中观层面上协同联动;要突出关键环节,在微观层面上以点带面。

3.jpg


张希在讲话中指出,医学教育是医学事业发展的重要基石,学校始终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发展,先后进行了四次“医学教育管理体制和运行机制”的改革实践,加快推进了学校医学教育内涵式、高质量发展,为教育强国、健康中国建设作出了吉大贡献。

张希强调,推动学校医学教育创新发展,要坚持先厚德,而后为医,努力培养高质量医学人才;要坚持创新发展,着力推进“新医科”建设;要坚持深化改革,持续完善医学教育评价体系。

副校长、白求恩医学部党工委书记、学部长赵国庆介绍了医学教育创新发展推进情况及未来工作计划。

4.jpg


会上,白求恩医学部各教学单位主要负责人进行交流发言,总结成绩,分析问题,提出建议,明确计划,为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增势赋能。 学校党委常委,部分职能部门主要负责人,学校纪检监察机构负责人,白求恩医学部全体人员,白求恩医学部教学单位副处级以上领导干部参加会议。

以上转自吉林大学新闻中心网站(有删减)

5.jpg


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党委高度重视医学教育发展,领导班子全体参加推进会。院长秦彦国以“新医科”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为题做工作情况汇报,详细介绍了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中所取得的成绩、存在的不足以及未来的工作方向。 

一年来,医院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引,认真贯彻落实姜治莹书记关于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讲话精神;认真研究部署2021年7月8日姜治莹书记在第二医院亚泰新区调研时,就医学教育创新发展、“健康中国”的实施和医院高质量发展等方面提出的建议。医院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推动医疗服务高质量发展,以提升教学质量为核心,全面探索创新临床医学教育教学体系,以培养创新医学高层次人才为目标,与时俱进构建医院发展新格局。

亚泰新区完工在即,教育环境迎来“新格局”

姜治莹书记在亚泰新区调研时指出,亚泰院区是重要的民生工程和健康工程,全市人民、全校师生翘首企盼。要加快建设进度,大力破解瓶颈难题,在确保施工质量的前提下,推动新院区尽早投入使用,切实以新环境、新面貌、新形象为群众健康保驾护航。在校党委高位统筹和精准指挥下,新任院班子任职以来,多次召开专题会议,逐步破解工程建设中多个的难点和堵点。多次与省市区政府沟通解决公平路建设通车、楼体亮化、消防处验收、优化院区和周边交通等问题,为未来亚泰新区智慧教学实践基地的建设提供了必要的保障。

疫情之下,共克时艰,打赢家乡抗疫“保卫战”

在2022年3月疫情防控中,党委书记柳克祥、院长秦彦国周密部署,门急诊始终保持开放,在保障省内急危重症救治的同时,派出全院约40%医护人员,共2053人次,圆满完成重症救治、方舱诊疗、核酸采集检测等防控任务。院领导班子与全体留守医护人员闭环管理,坚守岗位,投入到急危重病人的抢救治疗中,得到省、市、校党委的高度认可。

在今年的3月至5月期间,以心血管外科为代表,共完成来自吉林省、内蒙古各地200余例危重症心血管疾病患者的手术治疗。多学科联合手术治疗巨大罕见复杂腹部、下腔静脉和心脏肿瘤患者,被媒体广泛报道。疫情期间,在保障疫情防控、保障医疗救治的同时,坚持战地教学工作,给学生带来了一堂堂别开生面、入心入耳的课程。

优势学科持续引领,教育改革取得“新成果”

医院进一步加强临床专科建设,由“大综合”向“强综合、强专科”转变。学科优势尽显,获批心血管外科、皮肤科2个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获批妇产、呼吸和心血管3个委省共建国家区域医疗中心;获批心血管外科质控中心。

与吉林市中心医院签订框架协议共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暨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吉林医院,分别建立“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白城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松原医院”“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汪清医院”。

01紧盯发展重点方向,教育方式推出“新举措”

“三大工程”是学校党委确立的学校“十四五”期间重大战略部署,“平台工程”是“三大工程”的着力点,对于医院的“十四五”规划和“双一流”建设目标的实现具有决定性意义。

在《研学融合实践》报告中,学校提倡多种形式强融合,我院扎实推进“医学+X”交叉创新“融合工程”,立足学校医学学科优势,汇聚用好人才第一资源,打造人才中心和创新高地,把加强医学学科建设作为学校贯彻落实“健康中国”战略、推动医学教育创新发展的核心内容等要求。

02率先提出TDCH理念,创新医学教育“新生态”

基于“医学+X”建设,医院构建集教育、科研、人才培养和资源共享于一体的生态环境。以MDT多学科诊疗为基础,拓展医基、医工、医理、医文融合的跨学科协作诊疗体系,打造全生命周期健康管理方式,最终应用于创新医学人才培养体系建设。

03推进“学业导师制”,担负时代育人“新使命”

学院重视本科生的学业指导与规划,致力于为“2035”培养一批出色的“未来医学大师”。书记、院长牵头成立“学业导师制”,组织完成临床医学专业“5+3”一体化学生研究生导师配备工作,分别制定“1-3-1”中长期目标,定期举办本-硕-博全层级研讨会,以未来“医学大师”培养塑造为主题,拓宽师生视野,提升思维高度。

04探索后疫情教育模式,开启国际教育“新篇章”

医院与牛津大学、剑桥大学等国际一流名校连续举办多期全球胜任力提升项目,开启了国际教育“新篇章”。加强与国际知名高校紧密协作,获批荷兰格罗宁根大学国家留学基金委创新人才培养项目,每年派送人才交流学习13人次。

05医、文、理、工交叉教学,推进线上教育“新举措”

医院牢牢把握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坚守教育初心。疫情期间,积极探索多学科交叉线上教学新模式,人民网以《吉林大学第二医院开启“医、文、理、工”学科交叉线上教学新模式》专题报道。

疫情期间,学院策划开展了“疫”点访谈、育人育心、共克时艰、守望相助——育人思政教育系列活动。学子们与吉林省新冠疫情医疗救治巡诊团队云端对话,倾听方舱医院中发生的暖心故事。

06构建课程思政共同体,塑造医学课堂“大思政”

为继承和发扬新时代下的白求恩精神、黄大年精神,学院率先与马克思主义学院合作,出版了《临床医学专业课程思政教学参考案例集》。

疫情期间,学院临床教师一肩三挑,同时承担临床教学、医疗救治和疫情防控使命。巨大压力之下,全院教师克服困难,排除万险,将实践课堂置于前线,开展了“零距离 学无限 回归临床 奔赴前线——实践教学”战地教学系列活动,用实际行动诠释着医者与师者的责任与担当,以身垂范践行着“心有大我,至诚报国”的黄大年精神。

07以校带院引领医学创新,内循环激活“新动力”

在各项教学创新举措下,一年来,学院荣获国家教研成果一等奖1项,建设省级一流本科课程1门,获批吉林省黄大年式教学团队1支,1人获得“中国大学生自强之星”荣誉称号;在2021年全国临床医学专业(本科)水平测试中,吉林大学排名全国第三,我院学生理论总成绩通过率、掌握率、平均分、最高分均位列白求恩医学部第一名,其中超过50%的学生位居全国排位前10%;学院承办的水平测试技能考试(吉林大学考点),实践技能操作考试通过率100%;连续5期获批“吉林大学学子全球胜任力计划”项目。

新时代、新征程,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将围绕“新医科”建设提出新路径;结合新的时代机遇和需求探索医学人才培养新体系;努力形成吉大特色的医学教育新模式,以心系“国家事”、肩扛“国家责”为目标,为探索新时代下的复合型创新人才培养贡献智慧和力量。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