9月14日,吉大二院骨科医学中心儿童创伤学组(吴丹凯教授、彭传刚教授、王雁冰教授、姜亦坤主治医师)在《Frontiers in Surgery》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The use of the pediatric physeal slide-traction plate in the treatment of neer–horwitz grade IV proximal humeral fractures in children: A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的临床病例报道。文章介绍了一种应用儿童生长滑动接骨板治疗儿童肱骨近端NEER Ⅳ型骨折的新方法,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得到了两位意大利同行审稿专家的一致认可,并且他们认为此方法为治疗这一类型的骨折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思路、新方法。
目前对于治疗儿童肱骨近端移位不稳定性骨折的手术方法主要有闭合复位经皮克氏针或弹性髓内针固定,术后辅助外固定。随着患儿年龄的增加,其塑性能力下降,骨折对位对线要求比较高,严重移位的骨折可能存在软组织嵌顿,往往需要切开复位。对于体重偏高的儿童,克氏针或者弹性髓内针固定由于强度较弱,术后复位丢失风险增加。以往的研究中,儿童生长滑动接骨板仅在儿童下肢骨折中应用,从未有人应用于儿童上肢骨折。吴丹凯教授团队在国际上率先将儿童生长滑动接骨板应用于儿童上肢骨折,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11月24日,吉大二院骨科医学中心儿童创伤学组(吴丹凯教授、彭传刚副教授、王雁冰副主任医师、姜亦坤主治医师)在《Frontiers in Pediatrics》杂志上发表了题目为“Reconstruction of the coronoid process with the olecranon tip for chronic elbow dislocation in children: A rare case report and literature review”的临床病例报道。本文介绍了一种鹰嘴尖端截骨重建尺骨冠突治疗儿童肘关节慢性脱位的方法。术后患儿得到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肘关节的稳定依赖于骨性结构和周围关节囊韧带提供的静力性稳定和关节周围肌肉提供的动力性稳定。肱骨小头和桡骨头、尺骨鹰嘴、冠突和肱骨滑车之间的骨性阻挡是维持肘关节前后向稳定的重要因素;侧方稳定主要依赖于肘关节的侧副韧带,包括内侧副韧带复合体(MCLC)和外侧副韧带复合体(LCLC);关节囊在对抗内翻或外展应力时有一定作用;一些肌肉肌腱提供了抵抗旋转以及提供动力平衡。总之,肘关节的稳定系统极为复杂的。本病例极为罕见,通过查阅相关文献组内讨论、专家会诊以及辅助科室积极配合。吴丹凯教授团队最终选择通过鹰嘴尖端截骨重建尺骨冠突,在国际上首次将此技术应用于儿童尺骨冠突重建,并取得了满意的治疗效果。
吉大二院骨科医学中心-儿童创伤学组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儿童创伤学组成立于2018年,是在中心主任王金成教授和创伤骨科吴丹凯教授带领下成立的从事小儿创伤及小儿创伤后并发症治疗的特色专业学组,是吉林省内唯一一家诊疗儿童创伤的专业学组,承担各种儿童骨科疾病的诊断及治疗。
小儿创伤学组拥有省内最著名的创伤治疗专家及专业技术团队,每年诊治大量来自省内各地的儿童骨折患儿约500余例。
简介:
吴丹凯,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创伤骨科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创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国医师协会创伤外科医师分会第一届委员会委员;AO讲师团讲师,AO亚洲俱乐部会员,中华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国医学促进会委员,中国老年学会骨质疏松委员会中青年委员,第一届SICOT中国部创伤学会委员,中国康复协会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骨与关节损伤学组委员,吉林省医学会骨科学分会创伤学组副组长,吉林省医师协会骨科分会常委,吉林省创伤学会委员,吉林省青联委员,长春市“五四”青年奖章获得者。擅长治疗各种复杂骨折、骨髓炎、骨不连。其在四肢、骨盆骨折的微创治疗方面已经在吉林省居于遥遥领先的地位,每年高质量完成手术过千例。参与了4项国家级、承担7项省级及3项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参与6部著作的编撰,主编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10余篇、SCI文章6篇,获得吉林大学医疗成果一、二等奖各1项。
简介:
彭传刚,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院创伤骨科代理副主任,副教授,医学博士。国际内固定协会会员,中国医师协会骨科医师分会骨科创伤工作委员会委员,中华医师学会骨科分会青年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中华预防医学会组织感染与损伤预防与控制专业委员会骨髓炎防治学组组员,中国残疾人康复协会第五届肢体残疾康复专业委员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骨科专业委员会创伤学组委员。15年以访问学者身份赴德国柏林大学进修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擅长治疗各种复杂骨折、骨髓炎、骨不连。每年高质量完成手术过500例。参与了4项省级及5项横向科研课题的研究,并参与5部著作的编撰,主编专著1部,在核心期刊上发表文10余篇、SCI文章5篇。
简介:
王雁冰,副主任医师,创伤骨科专家,主要从事骨科临床及基础研究,对复杂骨干骨折、关节周围骨折及骨不连的治疗具有一定的经验,承担儿童创伤学组工作。世界中医药学会创伤骨科专业委员会理事。中华医学会骨科分会委员,吉林省数字医学会学会秘书长。近几年,在国内外杂志发表学术期刊论文10余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创接骨板接骨术》专著一部。
简介:
姜亦坤,吉林大学第二医院骨科医学中心创伤骨科小儿创伤学组,主治医师,中国医促会小儿骨科学部青年委员,发表SCI论文4篇。参编人民卫生出版社出版的《微创接骨板接骨术》专著一部。2018于中国医科大学附属盛京医院小儿骨科进修学习并顺利完成学业。擅长儿童四肢骨折及骨骺骨折的微创治疗,包括儿童肱骨髁上骨折“零切开”技术,术中关节造影技术及弹性髓内针技术等。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