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2年12月30日,对于吉大二院来说,是具有重大历史意义的一天。这一天,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Xi)在王旻副院长团队和妇科许天敏主任团队的熟练操作下,分别为一位78岁直肠癌患者和一位37岁宫颈癌患者进行了精准手术,术后患者状态良好。手术的成功,标志着我院外科系统手术能力迈上新台阶,外科领域新篇章正式开启!
随着吉大二院亚泰新院区的投入使用,手术室里最引人关注的设备就是手术机器人,我院优秀的外科团队在接受了系统培训后,已整装蓄势待发。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揭开这个“高大上”医学技术的神秘面纱。
不同于以往的腔镜手术,手术台上的“主刀”是有着4条机械臂的第四代达芬奇机器人手术系统(Xi),而真正实施手术的医生则坐在旁边的操作台前遥控指挥机器人操作。手术医生通过双手双脚灵活操控牵拉臂、单双极、3D镜头控制踏板等,指挥手术机器人小Xi君的机械手臂灵活地在患者腹腔内进行操作,完美地完成高难度手术。
腹腔镜手术和机器人手术的治疗策略是一样的,但不同的是,机器人手术更精细,在操作高难度手术(创伤大、时间长)时具有微创、出血及术中输血量减少、术后并发症少、住院时间短、提高医院病床周转率等优点。
对比了解一下
↓↓↓
01内部成像
腹腔镜手术成像是二维的,视野最大可以放大到3倍,并且操作器械是刚性的,活动度有限;而机器人手术是三维成像,可以将视野放大6~10倍,手术器械可以模拟人手腕的灵活操作,实现7个自由度、540°的旋转,从而可以从任何角度达到手术部位。
王旻副院长形象地说:“机器人就像是将医生带到患者的肚子里,该切除的组织都能切掉,还能灵活躲开其他的神经、血管,避免损伤。对于一个可以熟练掌握腹腔镜技术的外科医生来说,机器人手术系统的学习曲线会大大缩短。人机合一的状态下,还可以减轻术者疲劳,避免人的呼吸和生理颤抖对操作的影响,增强手术的稳定性、安全性。”
02操作原理
腹腔镜是人工通过杠杆原理操作器械,操作时的细微动作在腹腔内会被放大,容易造成双手疲劳、震颤,给操作带来不便。此外,在主刀医生操作时,还需要一名助手扶持镜头来监视操作位置,需要两人之间的密切配合,如配合不当会使手术效率降低。但对于机器人手术,不存在这些问题。
许天敏主任告诉大家:“机器人手由多关节组成,灵活自如,可以提供几乎与人手相媲美的旋转、弯曲等动作,使手术更加精细化,提高了重要脏器和血管、神经的分离处理时的精确性和灵敏度,这在盆腔复杂手术方面的优势尤为突出。”
03手术时间
机器人手术与腹腔镜手术都需要给患者的腹腔充气,然后在合适的手术位置放置戳卡,用来把手术器械送到身体里的指定位置。虽然机器人手术在这一套过程后,还需要安装机械臂并调试,会多占用几分钟时间,但是由于机器人手术操作灵活方便,对于难度较高的手术,反而大大缩短了手术时间。
目前,吉大二院的心外科、胸外科、普外科、妇科、泌尿外科等科室都经过了机器人操作的系统培训,结合专家丰富的临床经验和手术技巧,手术机器人将有更广泛的应用。而手术治疗精准化、智能化和微创化,将为广大春城百姓提供更加高效、优质的医疗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