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大二院肝胆胰内科与放射线科联合举办了多学科病例讨论会,旨在培养研究生多学科的思维和能力。本次讨论会基于实战案例的多学科联合病例讨论培养研究生的教学模式开展,同时也是我院高度重视研究生教育、积极推动研究生教育适应党和国家事业发展需要的具体举措。
肝胆胰内科主任金珍婧,放射线科主任刘建华,放射线科副主任、医学影像学教研室主任黄萨,以及两科室的教师和研究生踊跃参加教学活动。病例讨论会以研究生病例汇报、研究生自由发言讨论、研究生导师讲解答疑的模式开展。
活动中,2021级专业硕士研究生马璐瑶作为汇报人,向大家介绍了一例不明原因肝硬化患者的诊疗经过。大家围绕“黄疸的分类”、“肝硬化的病因”、“如何寻找该患者的病因”、“如何从普美显和磁共振胰胆管造影中获取信息”等问题展开热烈讨论。同时,研究生的指导教师金珍婧、放射线科主任刘建华等教师和研究生踊跃参加,共同探讨问题。最终马璐瑶同学成功揭晓了患者患有一种罕见病——先天性肝纤维化伴Caroli病,并详细阐述了该疾病。整个过程中,金珍婧老师、黄萨老师凭借专业能力,带领大家积极思考,为大家答疑解惑,取得了良好的教学效果。
肝胆胰内科2021级专业硕士研究生邢昊在病例讨论会上分享了一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诊疗经过。他以临床思维为导向,向参会同学介绍了该病的症状、体征、辅助检查、鉴别诊断及治疗原则,并简述了急性胰腺炎的最新研究进展。
指导教师金珍婧和黄萨在研讨中对邢昊同学的回答进行点评与讨论,同时分析了该患者入院以来的影像学资料。点评老师悉心解答,共同探讨急性胰腺炎的病理生理机制、临床表现、患者的影像学特异表现以及日常工作中对急性胰腺炎并发症的评估。
病例讨论会后,金珍婧对此次病例讨论中汇报人以临床思维为导向,从现实情况出发,抽丝剥茧分析病情的讲解方式给予高度评价。金珍婧指出,临床思维的建立是一个循序渐进的过程,需要临床知识的积累和认真详实的工作态度以及剖根问底的求索精神。活动以研究生为主体,指导老师引导为主,鼓励并引导所有研究生积极参与讨论,充分体现教学互动而非“一问一答”的形式,为研究生提供了难得的学习成长机会。
此次病例讨论会对提高研究生的临床诊疗水平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也提高了两科研究生学习的热情。黄萨指出,放射线科医生在阅片时也应积极查阅患者临床资料,结合患者的病史及其他辅助检查结果,更精准的进行影像学报告的撰写,为临床一线医生提供更为精准的影像学报告,为每一位患者的诊治尽到自己一份力量。
整个研讨会极富启发性和互动性,参会者们在研讨中获得了丰富的知识和经验。该活动不仅提高了研究生的学术能力和专业素养,也加强了各科室之间的交流与合作,进一步促进了医院多学科合作,为患者提供更好的医疗服务奠定了基础。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