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我院胸外科、ICU科、麻醉科、呼吸科通力合作,成功完成吉林省内首例,胸外科领域最高难度手术——气管肿瘤全隆突切除重建术。
患者男性72岁,因进行性呼吸困难就诊,CT发现气管隆突部巨大肿瘤,管腔狭窄达90%以上,静息吸氧状态下血氧饱和度波动于65-90%,随时存在窒息风险,呼吸科自强院区团队接诊病人后即刻发现病人危重凶险病情,全程陪同第一时间进入亚泰院区重症病房密切监测并提请胸外科会诊。
胸外科王斌教授团队接诊病人后,立即组织麻醉科、ICU科ECMO团队多学科会诊,经过详细分析权衡,迅速制定出完备的手术、麻醉、术后管理方案及预案。
气管隆突部肿瘤因肿瘤本体阻碍,常规插管不能保证氧合,且可能造成瘤体出血或脱落引发窒息;高龄患者,乏氧耐受能力差,保留自主呼吸麻醉术中不确定性极大;跨区域插管需频繁术野内插管,间断通气以维持氧合,增加感染及气道黏膜损伤相关并发症几率,对手术吻合操作的连续性影响较大,而在ECMO支持下完成手术就能完美解决以上问题。
通过术前多学科协作周密部署,治疗方案最终被制定:在ICU科ECMO支持及备好跨区域插管器材前提下行全隆突切除重建术。
手术过程紧张艰难,病变累及主气道及左右主支气管,周围器官神经血管丰富(腔静脉、主动脉弓、肺动脉、食道、胸导管、迷走及喉返神经等),需保证无任何副损伤完整切除肿瘤并清除周边淋巴结。肿瘤切除后气道缺损大导致吻合张力大,需将左右肺门及上段气管充分游离松解(左右主支气管需分别游离到二级隆突水平),操作范围横跨左右胸腔,风险大,难度高。吻合过程复杂,需先行主气管与左主支气管端端吻合,再将主气管侧壁另造口与右主支气管端侧吻合。经过多学科专业团队通力合作,手术历经3小时25分顺利完成,患者术后入ICU病房监测稳定后转回胸外科,恢复平稳顺利,复查可见重建隆突形态功能接近正常生理状态,无任何并发症,痊愈出院。
ECMO辅助下气管肿瘤全隆突切除重建手术,是吉林省内首例,国内也仅有少数有完整多学科技术支持的顶级大型医疗中心有能力完成,本次手术的成功开展,肯定了我院胸外科、ICU科ECMO团队、呼吸科、麻醉科多学科协作实战能力,肯定了以上专科在省内、乃至国内学术技术地位,肯定了我院胸外科在省内专业领域内绝对技术领先地位,意义重大。
吉大二院胸外科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胸外科成立于1985年,科室设有床位90张,博士研究生导师1名,硕士研究生导师9名,全科医生中有博士学位11名。科主任佟倜主任担任中华医学会胸心血管外科学分会全国委员、中国医师协会胸外科分会委员、吉林省医学会普胸外科分会副主任委员(主持工作)、吉林省胸外科微创学组组长。本学科坚持学科交叉,临床与基础结合,以应用基础和临床研究提高学科学术水平为主导思想,以培养高质量人才为宗旨,以服务于临床病人为目标,促进校内和院内学科交叉,形成了优势互补、团结合作的学科交叉氛围,有力地推动了科学研究与人才培养。目前承担着国家自然科学基金、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国际交流及省市科研项目10余项,每年在各类医学期刊发表专业论文20余篇(绝大多数被SCI收录)。
近几年,胸外科做为我省主任委员单位,先后举办了“东三省肺癌联盟第二次会诊”,“东三省食管癌诊治高峰论坛”,“北方九省胸外科疑难病例研讨会”等大型学术会议,带动了我省和东北地区胸外科事业的发展。全年胸部手术例数2000台次,跨入了国内大型胸外科的行列。胸外科积极参加抗疫救灾等公共卫生事业:抗击非典疫情、汶川地震救灾、武汉新冠抗疫都可以看到二院胸外科的身影。科室全体医护人员精诚团结,继承了老一辈医学专家的精湛技术和敬业精神,同时顺应当代世界医学的发展潮流,努力开拓,积极进取,使吉林大学第二医院胸外科成为一个具有先进特色的科室,拥有了多项第一。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胸外科全体医护人员秉承着一切以病人为中心,以高超医技、高尚医德为病人服务的理念,竭诚为患者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