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本只是一个小溃疡,后来却不断溃烂、流脓,竟然怎么也长不好了……
糖尿病足只用了半个月时间,就让右脚溃烂、流脓、散发恶臭……
在吉大二院骨科伤口治疗中心,常处理一些看似不起眼的小伤口,却能让人的身心遭受极大痛苦的病例。
钉子扎一下险些“丢了”脚趾
别着急,再换几次药,这个伤口就能完全好了!”走进吉大二院亚泰院区门诊2楼B区的伤口治疗中心,伤口治疗师刘婷一边换药一边安慰患者王先生。
“我也没想到,一个钉子扎入脚趾,还能这么严重。”说起自己的伤口,正在换药的王先生也懊悔不已。那是一个月前,王先生在松原市的一个工地干活,不小心被钉子扎了右脚大母脚趾,当时没有出血,也没感觉到太疼,王先生就没在意,只是到附近的诊所进行简单包扎。心想,这点“小病”过阵子自己就会痊愈。
几天后,王先生却发现自己的右脚前脚掌也慢慢肿胀起来,原来被钉子扎的地方也出现严重感染和破溃,并逐渐发展到脚趾坏疽。“去当地医院,医生说脚趾要截肢的时候,把我吓坏了。”王先生后怕地说。看着自己脚趾溃烂严重情况,再一想要失去脚趾的不完美,38岁的王先生在家人的陪伴下,马上就来到吉大二院骨科。
“刚开始我不知道有伤口治疗中心,可没想到,这里把我的脚趾保住了。”王先生感激地说。
伤口治疗师刘婷回忆说,第一次接诊的时候,王先生的脚趾外观红肿很明显,脚趾周围的足底也有胀痛,当进行创口清创的时候,还伴有较多脓性分泌物,为了保住脚趾,刘婷对其进行了小切口对口引流治疗。经过一次次的换药、治疗,王先生的脚趾也重新康复。记者了解到,糖尿病患者由于长期高血糖会造成神经受损,糖尿病患者的足部也容易出现痛感降低,以至于钉子扎到脚步也没有太明显的疼痛感。可当明显看到红肿的时候,脚部里面也已经严重感染。“糖尿病患者要像爱惜眼睛一样保护好自己的皮肤,特别是足部。”刘婷提醒说。
“老烂腿”折磨的老人想截肢
“经过三次换药,一位‘老烂腿’患者的伤口就基本痊愈。”趁着没有患者的休息时间,刘婷拿出手机,找到4月13日微信朋友圈里的一张图片,一边展示给记者看一边说。
那天,刘婷正在给患者换药,一位医生急促地敲门找到她说,一位就诊的外地患者因为长期受“老烂腿”学名“下肢静脉性溃疡”的影响,整天都有大量的脓性分泌物出现,带来的恶臭难闻味道,不仅让老人自己难受不已,身边的亲戚、邻居看见他也都远离,时间长了,老人没有了生活质量,没有了生活乐趣。为了减少痛苦,这次来就医就想截肢手术。对于患者这样的要求,医生却没有同意,马上就来到伤口治疗中心寻求处理。
“第一次见到患者,老人对我半信半疑。”刘婷说,老人原本只是感觉腿部瘙痒,就习惯性地用手挠了几下,用力稍微大了些,皮肤就有了挠伤。对于这样的挠伤,一般人可能几天就会自愈,但老人的皮肤受伤后,就犹如点燃了溃烂的火线,伤口逐渐扩大,并且数月也不愈合,直到发展成棘手的“老烂腿”。
为了打消老人想要截肢“一了百了”的念头,刘婷不仅从伤口治疗为老人和其家人科普,还对他们介绍治疗流程,带着信任和最后的希望,老人和其家属也对伤口治疗中心充满希望。“每次需要换药的时候,老人的家人都从外地开车两个多小时赶到长春。”刘婷说,经过三次换药,老人曾经溃烂的左腿就明显看到愈合。
“老烂腿”是因静脉疾病如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深静脉或交通静脉瓣膜功能不全等疾病引起的下肢静脉血液瘀积致静脉压升高,导致淋巴回流障碍,组织水肿,导致周围皮肤溃疡形成或溃疡反复发作不愈合。
为了帮助老人早日康复,吉大二院骨科总护士长、伤口治疗中心首席专家李秋菊设计治疗方案,伤口治疗师娄娜、刘婷负责换药、治疗。
看似难治疗的伤口,经过她们运用伤口湿性疗法的治疗理念,根据伤口情况随时动态评估,及时调整治疗方案,调动机体修复能力,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结合压力治疗等综合治疗。老人难愈合的伤口一点点愈合了,看到每次换药都有新变化,老人和其家属也欣喜异常,感激地为伤口治疗师们送来锦旗。
骨科伤口治疗中心
吉大二院骨科伤口治疗中心成立于2014年,由国家级伤口造口治疗师护理团队和骨科医院创面修复中心医疗专家团队组成,成立至今累计治疗急慢性伤口病例43000余例。中心采用国际先进、全球倡导的伤口湿性愈合为主要治疗手段,结合各类新型湿性愈合敷料,减轻患者在伤口治疗过程中的疼痛和不适,加速伤口愈合,缩短治疗周期,减少医疗费用,减少损伤和疤痕,改善和提高患者生活质量,帮助患者早日回归正常的工作和生活。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