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营造新学期潜精研思、开拓创新的学术氛围,夯实本科生医学基础,拓宽医学思维,同时积极响应学院“双百”工程的建设,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于10月19日18:30在新民校区采用线上线下结合形式,同步开展第二阶段第三期(总第十一期)诺贝尔医学“讲”翻转课堂。
本期翻转课堂由吉大二院眼科主治医师孙颖健担任汇报组指导教师兼指导组组长,同时邀请了吉大二院肾病内科主治医师张艺献、吉大二院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孙轶夫开展指导,第三期汇报组成员2021级学生刘刈与康馨心同学担任朋辈指导,762201班本科生刘媛媛、张奕、佘雨繁、柴贺祥、谭兆轩进行名为《细胞内的“骑手小哥”——探究细胞内部囊泡运输调控机制》的汇报,活动由于奥博主持。
翻转课堂上,刘媛媛以类比的方式将人体内囊泡的运输比作人类社会的物流系统,引出对囊泡研究的历史介绍,分别讲述三位诺奖获得者的研究历程及他们对于囊泡运输机制的针对性发现。她以囊泡运输对医学发展的重大意义为主题,描述了囊泡运输相关研究对各种相关类别疾病的致病机理。谭兆轩,柴贺祥,张奕,佘雨繁等同学分别分享了“做学问时紧跟老师步伐,勇于试错,不断积累,重视团队协作”等诺奖发现历程对他们自身带来的启示。
汇报结束后,孙颖健老师对汇报组同学们展现的良好风貌表示赞赏,肯定了学生们的努力,指出本组展示层次分明,举例生动的亮点,高度评价了本组制作的PPT十分精良,鼓励同学们追本溯源,融会贯通诺贝尔奖背后的知识,并将专业知识用通俗易懂的方式进行描述。
孙轶夫老师和张艺献老师也对同学们做出的内容表示肯定,表达了对学生们精彩展示的极大惊喜以及对于学院教学成果的自豪感,同时也以专业的角度提出建议:汇报组可以在内容上完整讲解囊泡的生理和结构,从而使读者能更好地理解展示中存在的专业知识。老师们还用更专业的知识简要概述补充了三位诺奖人的研究方法,并且希望学生们能够在医学领域广泛涉猎、博采众长,最终一定会收获颇丰。
本期朋辈指导也给予了各自的意见,刘刈表达了对学生们展示内容质量优良的充分肯定,结合个人理解说明了指导组与学生在思维上的差异,提出疑问并给予建议。康馨心则结合之前汇报的经历,表明此次汇报激起了她对于昼夜节律的更深思考。此外,她还提出展示内容可以深入探讨关于囊泡调控、运输等生理机制的建议。
最后,孙颖健老师再次总结了内容和逻辑上的一些改进空间,并具体指导同学们进一步完善。此外,孙老师还建议同学们将从诺奖中学到的相关知识与医学知识相结合,并应用于未来的临床科研中。
本期翻转课堂保持了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双百”工程内容所具有的一贯优质性、创新性,展现了同学们所具有的优秀创造力、执行力与逻辑思维能力,也在过程中拉近了师生距离,促进了师生之间的互动交流,助力学院培养卓越医学人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