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国,医疗资源配置相对不均衡,乡村等偏远地区的老百姓看病难,重大疾病需要远赴城市的大医院。如何让偏远的老百姓能方便地享受到省城大医院的诊疗资源和服务?吉林大学第二医院汲取国际、国内前沿经验,在十多年前就率先在省内建立远程医学中心,打造“互联网+医疗”的远程诊疗服务模式,打破时间空间双桎梏,减少医疗资源闲置浪费,助力国家健康战略。
建立远程医学中心,辐射范围广
远程医学中心建立之初,便以其广泛的辐射范围和高效的服务体系,备受关注。目前,该中心已部署了三套远程医疗系统,对接了7000余家跨省医疗机构、新疆阿勒泰地区的会诊系统,并与省内1039家医疗机构紧密连接。为此,医院设立了由800余名具有丰富专业知识的医疗专家组成的会诊专家库,利用医院技术优势向各基层医院提供远程预约会诊、远程教学、远程诊断等服务。
建立之初,已为13家贫困地区医院免费提供远程相关软、硬件支持,组建“远程医学网络医院”,使得优质医疗资源下沉,实现患者得实惠、医院践公益的双赢模式。
关键环节设立质控点,管理标准化
为了规范管理,吉大二院编写了《远程医学服务管理规范手册》,确保远程医疗健康发展,管理制度化,业务流程化,并在关键环节设立质控点。通过现场与远程相结合,构建覆盖诊前、诊中、诊后的一体化医疗服务模式,完善治疗-康复的连续医疗服务链。
带领基层医教研协同发展,服务多样化
面临基层医院人才短缺的挑战,吉大二院率先在省内实施一对一及一对多的远程教学模式。这种模式不仅扩大了优质医疗资源的覆盖范围,也极大程度提高了基层医疗人员的专业技能。
在现代通讯技术应用方面,吉大二院率先在省内利用5G网络+世界领先3D打印与云视讯技术对基层医院进行同步远程手术指导,同时多学科参与保障手术安全,并将手术现场视频转播到医学示教区,使学生能够实时观摩学习手术相关知识。此外,远程影像会诊专家通过远程影像查看工具,能够清晰无损再现基层医院放射科原始的DICOM文件。对于典型疑难病例会邀请医院资深专家进行远程疑难病例讨论,针对病情复杂病例会组织多个学科进行远程MDT会诊。
在远程专科诊断方面,吉大二院也进行了探索,远程心电建立区域心电云平台、远程病理都为基层医院提供疑难病例的诊断技术保障。面向危重症患者,建立远程医疗紧急救援平台,实行24小时全天候开展远程会诊、远程培训及举行远程工作会议。通过线上与线下相结合,促进医联体医院在医、教、研各方面共同进步。
十余载远程医疗勠力奋进,成果显卓著
经过近十余年的努力与探索,截至2024年2月,吉大二院共完成远程医疗服务8000余次,其中新疆重症患者远程会诊600余例,为培训基层医院医务人员上万余人次。使得基层医院服务能力得到提升,医联体医院转诊率下降至4.7%,解决了许多当地解决不了的疑难问题,得到新闻媒体关注与宣传报道,获得群众一致好评。
2019年国家卫健委第五季“改善医疗服务行动”全国医院擂台赛,吉大二院远程医学中心申报的案例“开展远程医疗的实践与探索”获“最具人气案例”“优秀案例”等多个奖项;在东北赛区现场比赛中荣获小组第一名,在北京全国总决赛中荣获“全国示范案例”。
从远程会诊科室分布显示,内科疾病更适合开展远程会诊;从远程教学内容分布看,基层医院对专业技能培训需求居多,内容涵盖了医疗、药事、护理、感控、管理等五大方面,这一发现对于如何更有效地利用远程医疗资源提供了重要的指导,为政策的制定和医疗机构管理布局提供了决策咨询。
探索远程医疗服务模式,促进医联体协同发展,吉大二院将继续加大力度打造持续性医疗服务链,提升患者就医新体验。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