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鼓励学生进行自主科研学习,探寻诺贝尔医学奖的前世今生,助力学院“双百工程”建设,4月11日18:30,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在新民校区第一教学楼411教室以线上线下方式同步开展第十七期诺贝尔医学“讲”翻转课堂。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晓贺在课堂开始前表示,翻转课堂进入第三阶段,将以往由班主任作为指导教师和同学开展汇报的形式扩展为学生自由组队与临床教师带队的新模式,不仅为同学们提供与感兴趣的专业方向的老师近距离接触的机会,也为翻转课堂的发展提出更加广阔的思路。
本期翻转课堂由2019级本科生陈乃赫、贺羽轩、任思序进行题为《“基因瞄准镜”——基因靶向技术》的汇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口腔科副主任医师李明贺、耳鼻咽喉头颈外科副主任医师程金章、关节外科主治医师刘雨哲担任指导教师,第一期翻转课堂汇报组学生陈子潇、第八期翻转课堂汇报组学生曹琛担任朋辈指导,活动由学生工作办公室辅导员于奥博主持。
翻转课堂上,首先由李明贺老师从诺贝尔医学奖的起源讲起,并以自1901年至今123年间诺贝尔医学奖获奖技术在生活各个方面的应用为例引入本期主题基因靶向技术。
陈乃赫和任思序介绍了基因靶向技术的“前世”,贺羽轩则讲述该技术的“今生”。陈乃赫同学对两位获奖者研究方向中的同源重组敲除和敲入基因两种方式进行了对比,简明扼要地介绍了基因靶向技术的背景和发展历程。任思序讲述了该技术发展的两个理论基础,即不同细胞之间的同源重组修复和体外合成胚胎干细胞(ES细胞)嵌合体技术。陈乃赫使用英文模式的流程图和表格对比不同基因的作用,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基因靶向技术小鼠诞生的完整过程。贺羽轩介绍了该技术自获奖后至今的应用研究,例如在人类疾病动物模型、改良动物品系等方面的应用,并重点强调了其前沿进展,包括正在进行的国际小鼠表型分析计划、中国科学家提出的国际新模式天蓬计划以及本校欧阳红生团队所做出的贡献。
汇报结束后,指导组老师高度评价了汇报组同学。李明贺用求知、探索、创新三个关键词,表扬了汇报组同学认真细心的检索收集和全面且重点的讲述汇报。
在讨论环节中,程金章老师就此讨论该技术在解决临床基因疾病的可行性,如现在春季过敏性鼻炎频发,使用该技术能够解决临床上的需求。刘雨哲从孟德尔遗传定律谈起,就该技术在医学及生命科学的应用,指出我们应该站在巨人的肩膀上大步前进,发散思维畅想未来应用,如使宇航员通过基因靶向技术在外太空健康生活。
朋辈指导曹琛依据以上讨论问题,认为应从实际出发,探索其在建立实验动物模型的应用前景;陈子潇则提出靶向技术好比基因枪,设想使用其狙击癌症,实现像打针一样治疗肿瘤病人。
最后,汇报组与指导组从伦理角度探讨了上述在人与非人动物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研究应用的可行性,并从控制科技这把双刃剑、把控其技术应用方面进行分析。
本期诺贝尔医学“奖”翻转课堂新模式的成功开展,有助于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文献调研能力的提升,也有助于学生对未来发展方向的探索实践。学院将继续推动翻转课堂建设,为我院学子提供更加优质的展示平台,培养更多具备探索精神和实践能力的高素质人才。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