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月12日,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临床医学院2024年“重走白求恩路”社会实践团于河北省涞源县王安镇开展主题党课及王安镇中学支教义诊活动。河北省审计厅驻村干部孟连坡,吉林大学党委组织部副部长徐仁元、关心下一代工作委员会副主任傅菁林、驻会委员李亚琴,学院社会实践团全体成员来到王安镇孙家庄白求恩战地手术小庙和白求恩战地手术纪念馆学习,活动由院学生工作办公室主任刘晓贺主持。
跟随驻村干部孟连坡的讲解,实践团先在白求恩战地手术小庙旧址重温了白求恩将手术室建在离战场最近的真实场景,仿佛同时空的看到白求恩大夫战斗于一线,救死扶伤的英姿,学习了这位国际主义战士的光荣事迹。随后,全体成员在白求恩战地手术纪念馆学习白求恩的生平事迹,在《纪念白求恩》文墙前,全体成员庄严肃穆,在刘晓贺带领下齐诵全文,洪亮又饱含敬仰的朗诵声回荡在纪念馆和这片红色山水之间。
在白求恩战地手术小庙原址前,实践团队进行了情景党课学习,回顾了抗日战争期间晋察冀军区的历史背景与白求恩医生在涞源县的经历,并在刘晓贺的带领下重温入党誓词,在李明贺的带领下重温了《医学生誓言》。能够在白求恩亲身奋战过的小庙前身临其境,这一经历与出发前团队参观该经典场景等身塑像的经历遥相呼应,为成员们留下更立体也更深刻的印象。
刘晓贺分享“重走白求恩路”感悟,在今年实践团队在前来的路上遇到了2个小时堵车延误的突发情况,让她联想到当年白求恩毅然奔赴支援中国前线,面对未知,这一决定又该需要怎样磅礴的勇气。刘晓贺认为,重走白求恩路是医学生的一次精神朝圣。这是刘晓贺重走白求恩路的第十一年,她提到自己每一次带着学生们进行实践,也都能获得全新的感悟。她希望大家在求学乃至今后参加工作的过程中,能够将白求恩精神传承、践行并宣扬,去影响更多的人。
刘学识博杰分享道,此次参加“重走白求恩”实践活动,一步步重走白求恩工作和战斗的地方让他具象化了真正理解白求恩精神,他向同学们提出要求,希望大家向白求恩学习,将医疗工作当做自己的战场。在国家有需要的时候,他希望同学们也能拥有挺身而出的勇气,为国家、为人民献出自己的知识与力量。
李明贺提到,在这次实践中,我们得以与伟大的国际共产主义战士跨越时空,精神交汇。他希望这些感悟能够成为激励大家未来学习和工作的动力,陪伴大家走过漫漫求学路,通往更高的学术殿堂,并在将来培养出更多优秀的医学人才,将白求恩精神代代相传。
接下来,队员们来到河北省保定市涞源县王安镇中学开展支教与义诊活动。活动中,实践队首先介绍了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发展概况和支教团队的相关情况,刘晓贺老师表示,这次重走白求恩路既是白医学子的寻根之旅,也是点燃孩子们梦想的希望之行。
首先由本科生李明阳带领学生齐诵《纪念白求恩》,领会白求恩精神。
接着由本科生赵文琪为学生们讲授了医学通识课程,在普及医学常识的同时,也提升了学生们对医学的兴趣。
随后由本科生王瀚进行音乐课程授课,带领全体师生学习歌曲《New Boy》,现场气氛轻松愉快,学生们热情高涨。
接下来,由义诊教师口腔科主任李明贺、头颈外科主任刘学识博杰共同为学生们讲授了口腔和耳鼻咽喉的科普知识,并开展义诊,对需进一步就诊的孩子们提出了诊治意见,并向每一名小朋友讲解了个性化日常保持卫生、健康的方法。
随后,在体育学院2022级社会体育指导与管理专业本科生董承柏的带领下,全体师生共同进行了趣味运动会,在运动场上竞争合作,挥洒汗水、分享欢乐。
支教活动最后,实践团队师生为王安镇中学的学生们送上文具礼品。在学校旧校楼门前、在傍晚的雨帘中,小朋友欢喜腾腾的热情和实践团师生的不舍牵挂共同寄情于一架架纸飞机,放飞梦想、播下希望、传承赓续。
在本次支教及义诊活动中,实践团队不仅为王安镇中学的学生提供了知识的讲授与思想的启发,更开阔了学生们的视野,并将白求恩精神的种子潜移默化埋在孩子们心中。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