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39年7月,白求恩来到唐县花盆村八路军休养所巡诊,在村里大街上碰到张小珍母女,看到张小珍头顶上长着一个大疮,就让她去休养所治疗。
母亲因担心付不起医药费,犹豫着不敢带孩子就医。白求恩见状,让翻译告诉她:“八路军看病不要钱,孩子的病不能拖。”母亲这才放下心,带着女儿去了救治所。手术后,白求恩不仅认真地为女孩清理好伤口,还掏出五元钱送给她们,安慰道:“养好身体。”村民们记住了这位外国医生。
80多年后,吉林大学第二医院的医生们沿着这条医者之路,来到西藏日喀则,去为高原上的孩子筛查先天性心脏病。日喀则海拔4000多米,高原环境恶劣,先心病高发,医疗资源紧缺。医疗队队员们刚到时,胸口就被压得发紧,走一阵儿就要停下来调整呼吸,夜晚靠吸氧来缓解头痛。尽管如此,他们仍坚持走完了2000多公里的高原行程,走访了21所学校,从5000多个孩子中筛查出17名需要手术的先心病患儿,最小的孩子只有25个月大。
在筛查时,孩子们的眼神中带着些许惶恐和不安,“白大衣”们微笑着与他们对视,一个“你真棒”的大拇指手势就可以让孩子们不再害怕。医疗队用行动诠释着“缺氧不能缺精神”的信念,护送这些孩子回到吉大二院,在社会各界的支持下为孩子们安排了免费手术。
白山松水和雪域高原的这段情缘,比雪山更纯净、更无私,温暖着这片“离太阳最近”的高原。正如白求恩当年一样,无怨无悔地跨越千山万水,为一群素不相识的患者带来希望。这是医者的情怀,更是新时代的“八路军看病不要钱”的传承与升华。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