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造国家级示范标杆!吉大二院妇产科入选国家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
  • 发布时间:2024-12-06
  • 点击数:
  • 作者:administrator

近日,经国家卫生健康委、国家中医药局联合评审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及培育项目名单公布,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妇产科通过层层筛选获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项目。该项目是国家积极促进中医药传承创新、加快中医药特色发展的重要举措,是“十四五”期间中西医协同发展的重点方向。

吉大二院妇产科是吉林省唯一获批的妇产科专业的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同时也是东北三省唯一一家三甲综合医院妇产科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

图片 1.jpg 

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建设目的是通过加强中西医结合相关学科建设,组建临床研究平台和多学科团队,开展中西医联合攻关,促进中西医结合医教研协同发展。此次中西医协同“旗舰”科室获批,彰显了吉大二院在中西医结合领域的深厚实力和领先地位。科室将依托吉大二院强大的医疗资源和科研能力,整合中西医优势,为患者提供更加全面、精准的医疗服务。同时,该科室的建设也将推动中西医结合的理论创新和实践探索,为医学发展贡献新的力量,更大程度上造福我省女性同胞。

图片 2.jpg 

 

诊断优势

中西医结合 全面了解患者详情 

吉大二院具有先进的检查设备,四维超声、阴道镜、宫腔镜、腹腔镜等能够精准地观察子宫、卵巢等生殖器官的形态、结构和病变情况,提供清晰的解剖学图像。在中医领域,通过望、闻、问、切等方式可以收集患者的整体信息,包括气色、舌苔、脉象等,从整体角度判断身体的气血、脏腑功能状态。二者结合可以更全面地了解患者病情,既明确病变的具体部位和形态,又能把握患者整体的体质和功能变化。

治疗优势

中西医并用 共同促进药物疗效

利用中西医结合的方式,可以协同增效治疗效率。如对于多囊卵巢综合征,西医的药物可以调节激素水平,促进排卵;中医则从整体调理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改善内分泌环境,两者结合能提高患者受孕几率。对于盆腔炎,西医的抗生素控制炎症感染,中医的活血化瘀、清热解毒药物及灌肠疗法改善盆腔血液循环和局部微环境,协同治疗可提高治愈率。

中医的介入对于术后康复具有积极的促进作用。如妇科恶性肿瘤、妇科常见病、盆底功能障碍性疾病在我院妇产科得到满意的手术治疗后,结合中医通过补气养血、活血化瘀的中药进一步促进身体恢复,减少术后并发症,如促进排气、减轻腹胀、预防肠粘连等。

中西医联合用药,可以整体调节减少患者对药物的依赖。中医注重机体的整体平衡,通过调节脏腑经络功能,使身体自身的抗病能力和恢复能力增强,从而在一定程度上减少对西药的依赖,降低长期使用西药可能带来的风险。

 

个性化优势

中西医协同 制定个性治疗方案

每个患者的体质、年龄、病情程度、疾病发展阶段等因素均有差异,中西医结合可以制定更加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例如,对于痛经患者,根据疼痛程度、月经周期、经量以及患者的体质(如是否宫寒、气血是否充足等),可以灵活选择西药止痛、调节激素,或者中药调理气血、温经散寒等治疗方法,满足不同患者的需求。

 

服务优势

中西医融合 打造创新医疗模式

为了更加方便广大患者就医,我院妇产科联合中医科在自强院区开展中医妇科门诊。此门诊开辟了我院多学科交叉协作的新模式,为门诊患者提供妇产科特色的中医药方剂,同时在自强院区开展单病种的中西结合查房模式。通过这种创新的医疗模式,患者不仅能够享受到传统中医的调理优势,还能结合现代医学的诊断和治疗技术,实现更全面的健康管理。此外,中医妇科门诊还定期举办健康讲座和疾病预防知识的普及活动,旨在提高公众对妇女生殖健康的认识和自我保健能力。

 

吉林大学白求恩第二医院妇产科将以此为契机,深入发掘中医药宝库中的精华,充分发挥中医药的独特优势,将中医特色融入西医临床中,持续提升科室中西医协同服务能力,发挥中西医协同“旗舰”引领作用,辐射带动医院及区域内中西医结合工作,助力医院高质量发展,为推动中医药事业的传承创新和发展贡献更多力量。


返回列表
  • 暂无资料
亚泰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亚泰大街4026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用药咨询电话:0431-81138268
医保咨询电话:0431-81136122
正常工作时间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周六、周日和节假日门诊正常开诊。
自强院区
周一至周五,上午8:00-12:00,下午2:00-5:00。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南关区自强街21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青年院区
地址:吉林省长春市绿园区青荫路708号
预约电话:0431-81136555
  • 官方微信公众号
关于我们就诊指南 联系我们意见建议

Copyright  2023 吉林大学第二医院  吉ICP备05002610号  版权所有  技术支持:医创科技

×

用户登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