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吉大二院输血科与新生儿科联手,成功救治了一名因M抗体导致严重溶血的新生儿。
病情危急 新生命的紧急救援
患儿为第四胎第二产,因胎心监护异常,出生时无自主呼吸,皮肤苍白。入新生儿科时血红蛋白仅为40g/L,远低于正常水平。该患儿母亲血型为O型RhD阳性,有两胎足月却胎死宫内的病史,结合新生儿溶血筛查试验结果,临床高度怀疑患儿发生了严重的宫内溶血,病情危急。
发现异常:M抗体是关键
该新生儿的血型鉴定样本检测结果显示正定型为A型,但反定型中A抗体和B抗体均呈弱阳性。正反定型不符的异常情况,引起输血科值班老师的高度警觉。经过进一步抗体特异性鉴定,发现患儿血浆中存在M抗体,效价为1:8,证实这是导致新生儿溶血的元凶。
精准输血治疗联手 实现个体化救治
在确认抗体特异性后,输血科紧急配发了M抗原阴性的O型洗涤红悬,为患儿实施首次输血治疗,血红蛋白升至72g/L。随后,为进一步提升患儿血红蛋白水平,新生儿科医生再次提出备血申请,因正值周末,中心血站无法确认O型洗涤红悬的MNS血型,输血科立即从库中筛选出Rh同型、M抗原阴性的O型红悬送至中心血站进行洗涤分装,专门配发给该患儿,真正实现了精准个体化输血。最终成功完成第二次输血,患儿血红蛋白提升至91g/L,病情稳定后顺利出院。
科普时间
什么是M抗体?它为何导致新生儿溶血?
M抗体是人体针对红细胞表面M抗原产生的一种同种抗体。M抗原属于MNS血型系统,当母体中存在针对胎儿M抗原的抗体时,可能通过胎盘进入胎儿体内,导致红细胞破坏,引发溶血。这种情况较为罕见,但一旦发生,会对新生儿生命健康构成严重威胁。
M抗体导致的新生儿溶血有其特殊性,容易被漏检、误诊,准确进行抗体鉴定及确定MNS表型尤为重要。对于确诊为M抗体阳性的孕妇,要进行抗体效价监测,结合孕妇不良孕产史和胎儿生长发育状态等因素综合判断胎儿发生溶血的风险,严重时可进行宫内输血,保证胎儿的正常发育。
如何预防和应对M抗体导致的溶血?
1、早期检测与监测
对于已知M抗体阳性的孕妇,持续监测抗体效价,结合胎儿的生长发育状况,评估溶血风险。
2、新生儿溶血筛查
新生儿出生后,应尽快进行新生儿溶血筛查,明确抗体种类及其效价。
3、精准输血
一旦确诊溶血,选择M抗原阴性的洗涤红悬进行精准输血。必要时,可进行宫内输血干预,降低胎儿发病率。
输血科的这次救治案例,不仅展现了科室强大的技术能力和团队协作精神,更是精准个体化输血技术在临床实践中的一次典范应用。
输血科始终坚持“以患者为中心,以用血安全为根基”的理念,深入推进个体化输血治疗体系。持续优化输血相容性检测技术,加强与临床的沟通协作,不断提升急诊备血和发血的处理能力,切实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的用血服务。
用户登录
还没有账号?
立即注册